最早提出教育目标的谁(教育目标是谁提出来的)
1950年6月,一份反映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营养不够、健康水准下降的报告,摆在了当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案头,深感忧虑的他立即向毛主席做了汇报。
对马叙伦的汇报,毛泽东随即指示:“健康第一。”他还提出,学习时间宜大减。不久,毛泽东再次致信马叙伦,信中说,学生的健康问题深值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随后,他在讲话中说:“我给青年们讲几句话:一,祝贺他们身体好;二,祝贺他们学习好;三,祝贺他们工作好。”他还说:“14岁到25岁的青年们,是长身体的时期……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蹦蹦跳跳。”马叙伦接到有关指示后,开始在全国教育系统推广,逐步形成了“德智体三好学生”的教育目标。
马叙伦 号寒香(又作石翁),字彝初,浙江杭州人。早在清末,马叙伦就投入到了教育实践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在民国时期,马叙伦三次出任教育部次长,四次在北京大学任教,领导教师和学生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马叙伦在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部长和高等教育部部长期间主张:高等教育必须密切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首先为经济建设服务;高等教育要为工农开门,朝大众化方向发展;要对旧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造,系统地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进行教学改革。
由于多年从事教学工作,马叙伦对师范教育非常重视。他在1951年就指出:“对于各级师资的培养与提高,是整个人民教育事业能否办好与能否发展的关键,是整个教育建设的中心环节。”他还很关心小学教师的生活和政治待遇,认为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很繁重,生活很艰苦,必须努力设法改善他们的待遇。
马叙伦先生一生曾两次因维护正义被打,都差点丧命。五四运动后,马叙伦受北京教育界的信任和推举,领导了颇有影响的“索薪运动”。在游行请愿时,走在队伍前列的马先生头部受重伤,再加积劳成疾,头痛失眠加剧,只得回杭州休养。1946年6月,由马叙伦领衔的上海著名人士164人,发表了致蒋介石、美国特使马歇尔及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的“呼吁书”,同年6月23日,上海各人民团体公推马叙伦为首的9人代表团赴南京请愿。在下关车站,反动当局唆使暴徒把马叙伦、雷洁琼等代表打成重伤。
马叙伦著作等身,比较著名的有《石屋余瀋》、《石屋续瀋》、《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等。他还是爱国诗人,南社元老。其书法也独步当时,在论康有为、于右任书法时说:“二人恃其善书,有玩世之意,有时随意为之,遂入恶道,学之者则更恶。”
1970年5月4日,马叙伦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