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日本对小学生生活的教育(日本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

admin 2022-05-18教育资讯
“双减”改革2个月了,日本大概在40年前,也经历过类似“双减”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日本曾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改善内卷的教育环境。但TA那次推行的“宽松教育”,最终走向了失败……日本的那次失败的教育改革,跟我们此次的“双减”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此次的“双减”在政策实施和推行上,已经能看出吸取了一部分日本教改失败的经验,具体的在下文中我们会分析。今天这篇文章,我们

另外,日本自1995年开始推广“中高一贯制教育”,好的初高中捆绑。要进好的大学,从小学就得开始努力,要是没能进个好初中,就意味着进好大学的机会也很渺茫。

于是,没能进好学校的孩子,只能走另一条强化之路——学习塾。

根据文部省官方调查显示,日本中学生上课外补习学校的比例从1976年的38.0%上升到1985年的44.5%,再到1993年的59.5%;小学生上课外补习学校的比例也从12.0%到16.5%再到23.6%。

巨大的市场潜力驱使“盈利者”纷纷进入市场,培训机构把教育做成了一门高盈利的“生意”。

“宽松教育”的本意是:减少教学中的“填鸭式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生存能力等,从“死读书”的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可最终“宽松教育”给中产和底层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教育负担,加大了学生因家庭阶层而产生的两极化!

有拼了命内卷的人,也有一群不卷选择躺平的人,他们被称为“平成废宅(宽松一代)”——没有野心,没有竞争意识,把自己的人生寄托于运气上面。

在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中,就吐槽了一群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年轻人,在学业+就业多重压力下,他们彻底变成“废柴”,对外工作不上心,对内家庭毫无责任感……

所谓的“宽松教育”,最终演变成了“松懈教育”。

3告别宽松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实行了30年的“宽松教育”最终走向了失败,国民整体学力的下降也有迹可循。

4年一次针对15岁学生进行的国际PISA标准化测试中:1999年日本的数学和科学素养在15国中排名第一,阅读理解排名第八;到了2003年,数学第6,阅读理解第14位;2007年,科学第6、数学第10,阅读理解已沦为垫底。

来源:www.oecd.org/pisa

21世纪后,政府开始反思“宽松教育”带来的学校教育缺失、教育不公平以及社会严重分层现象,开始逐渐实施“脱宽松教育”政策。

2008年开始,通过新教改,增加授课时间,高度重视数理化、英语和编程教育,小学1-6年级的四门主要科目(语文、数学、社会、科学)的教科书总页数比十年前增加了35%以上;对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也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评价尺度多元化的大学招生制度,不再一考定生死……

在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也就是学习塾方面,日本也做了不少努力。

通过一系列法规规范学习塾的经营,不得误导宣传、从业者资格需严格调查……开启了“塾校合作”模式,政府提供保障,学校提供生源,培训机构提供服务。学习塾除了对学历和升学考试的重视外,也开始进一步转向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

日本30多年“宽松教育”的曲折发展史,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对于“宽松教育”本身来说,日本教育学会会长广田照幸提到,太过急切地追求创造力的培养,但忽略了创造力产生的前提——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巩固;对于社会环境来说,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没有实施统一标准,学习塾乱象未能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导致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崛起,最终,“减负”为名堵死了金钱之外的所有上升通路

至于文首提到日本网友评价我们现在的“双减”是“中国宽松教育”,看到这里大家也能明白,两者的确有相似之处,但我们已经根据前车之鉴做出改变。

写在最后:

回望我们近些年的教改:打击学区房、公民同招、民办100%摇号、重点高中名额分配、课外培训机构大整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让教育均衡化,优质教育资源绝不能按钱分配,教育不能变成贵的才是好的

有人说只要中高考还在,唯分数论还在,教育内卷的问题就改变不了。但就其他国家走过的路来看,考试和分流是取消不了的事实,但这不代表就没有出路。

在我们之前一篇文章“退潮后谁在裸泳”里,提到“双减”也会让孩子两极分化,不自觉的孩子,全家跟着一起鸡飞狗跳;而自觉的孩子,即便没了补习班,依旧可以走在大部分人的前面,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