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孩子比较有未来(怎么教育孩子未来的发展)
比如正在识字的G1孩子在学习不同知识点时,会收到不同的任务挑战卡:
以英文媒介授课(EML)的探究课程,则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跨学科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思维。
在G4学到循环系统时,老师则给孩子们准备了真实的猪心脏。孩子们不仅要从外观观察,还要通过解剖,了解心脏内部的结构。就有孩子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室,结合老师提供的示意图,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四个腔室怎样一起运作。
此外,还有丰富的课堂外学习,也就是志闳课。包含人文、视觉与表演艺术、科技创业实践、体育、音乐在内的五大门类拓展课程,给了孩子更多机会去探索自我,挖掘潜力。
即便在2020年疫情突然到来之时,老师们也同样兢兢业业,每晚都要备课、录制课程,有时批改作业到凌晨2点。到5月份,老师们已经制作上传课件492件,学生提交作业20183次,教师回复19020次,家长登录2890次。
每一天,老师们都在思考“学习是否真正发生了?”,在这样精益求精的课堂上,孩子们的学术能力也是扎扎实实的。
从澳大利亚回国的孩子,一开始根本分不清汉语音调,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能帮同学和老师做翻译;从美国回国的孩子,做体制内的数学试卷也答得一样出色,数学水平很高。
从学术来看,西安德闳已经是佼佼者。
呵护内驱力,鼓励挑战
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心态
头脑知识掌握得好,背后少不了心灵知识支撑;孩子优异的学术表现,除了课程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人教育下,学校特别注重培养学习态度和习惯。
刘丽君认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中,非常重要的两方面就是内驱力和积极思维。
“学习不是老师灌输,而是孩子们自己想学、爱学,也就是要有内驱力。”刘丽君把内驱力分为热爱、好奇心和自我价值感三个方面。
在西安德闳的课堂上,“我有一个问题”几乎是孩子们的口头禅。G4的语文课上,原本孩子们在学习《七月的天山》的写作手法,但有个小男孩忽然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这个问题不经意提到了“写作目的”,甚至触及了文学的本质。于是,老师也决定便顺着问题讨论。有孩子的说是作者为了抒发热爱自然的感情,有的说是为了今后想念天山的时候可以翻出来看看,还有的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天山的美……
一个孩子的好奇心最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感受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文学的意义。
还有G5的孩子在校长主持的Core Meeting上申请“孵鸭子”,连同学都觉得不可能的“异想天开”也得到了许可。从准备到孵出鸭子,孩子们也经历了种种挑战,有的鸭蛋发育到一半成了坏蛋,后来小鸭子成长很快不得不另建鸭舍……但结局是美好的,最后孩子们还将自己的经验整理成书《Pekin Ducks 101》,供后面想养鸭子的学弟学妹们参考。
当孩子们的声音被听见、被尊重、被理解,也就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感的时候。
当好奇心和自我价值感都被满足,孩子怎么会不热爱学习,怎么会缺乏内驱力?所以刘丽君笑着说:“孩子们没有哪天不想来上学,甚至在假期都盼着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