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论文提纲(劳动教育作文提纲)
过去的劳动教育,有着浓浓的农耕文明特点,以吃苦耐劳为目标;
今天的时代,要求劳动教育去直面未来的生活;
国家政策要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综合育人价值……
学校究竟该怎么做?跟着小研来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01
劳动教育≠简单的体力劳动
学校的劳动教育已经简化为上山种地,放学扫地,被弱化,被异化得比较严重,这可能是我们对传统育人目标理解太狭隘,今天,是该拓宽它的边界了。
在江苏省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后山,正进行着一场新型劳动教育实验。
这里有一坡近700平方米的梯田,每年升入四年级的学生会成为它的新“主人”,进行一年一度的种植体验活动。
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学生会经历一次完整的种植过程。
农大实小的校长霍文轩说,将孩子们赶进梯田里,是希望他们在劳动中发现问题、展开研究、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做一些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
土地形状不规则,该怎么合理分配到每个班级?
学生会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示意图,请教数学老师——智慧“圈地”,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活动要有规则意识,发生矛盾冲突,可以民主协商解决;
发现虫害怎么办?
学生们要请教科学老师和治虫专家,选择危害最小的方法除虫;
一块土地投入和产出比不对称怎么办?
为保证最大的收益,学生们要一边种植管理,一边核算成本。
南京农小的“学生自治梯田”,将“德智体美新”从容收纳,形成内涵丰富代际相传的劳动文化。
不着痕迹,让教育自然发生。
02
以 劳 增 智
劳动,是催生智慧的土壤。
从中国古代传说的“燧人取火”到“大禹治水”,从西方科学史上的“蒸汽机”到“电气革命”,都是在劳动中不断的智慧叠加,经一代代接棒人的深耕钻研,最终形成稳健的科学与人文体系。
将科学探究融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学科学习,这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逻辑。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的初一年级,开展了“一日学农劳动”。
活动设置了15项体验内容,如,体验挑重物的传统工具——扁担,学生先学习使用扁担的方法,掌握平衡能力,锻炼手臂力量;
如,在农家院砌墙活动中,学生先了解“错缝搭接”的原则,培养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还有独轮车运粮、摆米字、捉泥鳅、田间一条龙、大自然拼图、认五谷,五谷画、植物盆栽……
学生在劳动中不是使蛮力就能解决问题,必须开动脑筋,寻找最优方案,团队协作共赢。
03
以 劳 育 美
在《庖丁解牛》中,宰牛这种重体力活儿,壮汉干起来都非常耗力,用坏几把刀也是常事,但“庖丁”玩起来却“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其背后,蕴藏着人生哲学和结构美学。
宋代欧阳修在《卖油翁》中描述老人倒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明代魏学洢在《核舟记》中赞誉雕刻者的文墨,“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技亦灵怪”;
清代林嗣环在《口技》中说:“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他们的生动记载,指向一个维度:劳动,是孕育审美的过程。
劳动的最高境界,就是审美的境界。
西方卓越的艺术家,从希腊的米隆到法国的罗丹,从达芬奇到贝多芬,也在通过极限劳动追求审美。
贝多芬创作《命运交响曲》的时候,恋人远走,耳朵失明,他本人也走在死亡边缘,但是他花了五年时间去推敲、酝酿,终于完成惊世之作。
今天的我们,聆听《命运交响曲》,依然能够体会到无与伦比的感动与震撼!
探寻劳动的教育美学意蕴,在劳动中体会和谐的自由,诗意的栖居。
河南省的郝堂小学,开设了丰富的“劳动课程”,其中有一个“茶文化”的主题——在某些季节,孩子们必须断断续续跟父母一起,参与山茶的种植、施肥、采摘、包装、沏泡全过程,学习茶艺、茶道,了解中国茶文化,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知悉祖祖辈辈的茶农,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茶韵之流香,器韵之清雅;君子之美德,人生之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