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陕西继续教育题库(陕西省继续教育题库及答案)
头部不强的同时,陕南地区还几乎承包了全省县域GDP中的“吊车尾”。2021年陕西省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安康宁陕、镇坪分别位居倒数第四、五名,汉中佛坪、留坝分别排在倒数第一、三位。
2019年12月,陕西省统计局曾刊文《陕西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研究》,其中明确提及县域经济发展进程差别明显,区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具体表现为:县域经济总量、县均规模偏小;县域经济实力差距悬殊;县域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镇建设步伐缓慢。
在县域经济总量方面,2018年陕西77个县(市)GDP总量10738.27亿元,仅为安徽61个县(市)的七成多。县均生产总值139.46亿元,仅为安徽县均水平的六成左右……
工业是立城之本,不平衡现象亦更为突出。不久前,陕西省工信厅发布的《陕西县域工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披露,十三五”期间,县域工业“北强南弱”态势仍存在,2015年全省县域工业十强县中陕北占6家,关中占4家;2020年陕北升至8家,关中降至2家,陕南尚无突破,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更为突出。
县域工业发展要素进一步向县域工业十强县和县域工业第一梯队(前25名)流动集聚,十强县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50.7%增加到2020年的54.92%。
受区域不平衡以及县域整体产业实力不强等因素影响,陕西的县域经济一度呈现出走弱的趋势。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16年至2020年,陕西县域经济的GDP占比分别为46.18%、45.46%、43.94%、42.48%、40.81%,约下降5.37个百分点。
排除户县、南郑等撤县设区的因素,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县域经济整体发展较为疲软。从工业层面来看,2017年至2019年,陕西县域工业增加值总量分别为5015.39亿元、5358.12亿元、5389.73亿元,占据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7.51%、55.61%、56.10%。
这既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平衡有关,亦与县域主导产业整体较弱有关。在今年“两会”期间,陕西省政协委员高建民结合实地调研指出,“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掣肘主要为农业产业链发展规模过小、特色不鲜明;工业产业链方面,知名国有大型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供应链70%都在省外,形成‘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比如,2020年陕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93: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1)。大量优质农产品以原粮、原果、原料形式输送省外深加工后返销陕西市场,产业链的加工增值、品牌增值部分和就业岗位留在省外……
这便是县域工业窘境的缩影。
亟待破局图片来源:府谷县政府官网
“客观上县域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因为我们现在讲的县域经济发展,实质上是工业化和城镇化问题,要经历经济结构和经济主体的‘质’的变革,像陕西这样的农业大省要走出这一步是比较难的,这是我们应该承认的基本前提。”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曹钢曹钢在4月22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过去多年陕西对县域经济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个重视是指我们能不能站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度,找到破解矛盾的强有力和有针对性的对策。”
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对县域经济影响至关重要。在曹钢看来,陕西县域民众性创业高潮还没有出现,县域经济中市场主体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地区。现在还基本上处在利用人的关系或者社会背景创业的状态,而没有形成让普通民众想创业就能创业和低成本创业的环境条件。
不过,从去年以来陕西政府层面对于县域经济空前重视。陕西省主要领导曾撰文《全力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指出,陕西县域经济已经进入到“总量跨越和转型升级并重的关键时期”。
从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制定《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陕西围绕县域经济的任务也逐渐清晰。
根据陕西发布披露,预计“十四五”末,我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56万亿元;全国百强县达到3个、西部百强县达到13个……对比2020年(县域生产总值10686.55亿元;全国百强县2个)来看,这是不小的压力。
在高建民看来,陕西县域经济发展位列全国第三梯队,且神木、府谷仍是以资源开采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而陕西县域经济要发展,就必须秉承农业产业链、工业产业链“双链”驱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