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教育心理学是谁翻译的(谁翻译了教育心理学)
1.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
2.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3. 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教师澄清职业角色定位,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成为专业领域的专门家,学术领域的研学者,教育领域的教育家。
4. 高等教育的特征:
(1)本质特点:高、专。“高”指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高深,要求掌握的技术也更为复杂;“专”指大学教育的专业化和专门化,强调在专业领域对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2)与基础教育的区别:
A. 教育任务不同。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各方面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级的专业教育;
基础教育是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不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
B. 教育对象不同。
高等教育是以20-30岁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为对象,其生理成熟,具有抽象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人生观和世界观已接近定型,有了较为稳定的人格特征。
C. 社会职能不同。
高等教育的四个社会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传承历史文化。
D. 地位作用不同。
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级科学技术的重要力量。
E. 培养方式不同。
高等教育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教育具有专业化和专门化的特点,重视知识的专业与应用,重视培养学生在专业范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研究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以及如何教与如何学相互作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大学生心理(主要研究内容,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心理(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兼具“教师”与“科学家”双重身份,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学习心理(解决如何学是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问题)、教学心理(有效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它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性的教学策略。教学只有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才会取得好的教育和教学成果。)
6. 学科性质: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介于理论和应用之间的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特征的学科。
7. 任务:揭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高等学校中的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其科学作用主要表现在正确地解释现象、科学地预测现象、有效地控制现象、从不同方面为其提高教育效能和教育质量服务。
8. 历史:
(1)标志: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现代学科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2)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
A. 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孔子、孟子、荀子等教育家。比如说: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维方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好学、乐学境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B. 西方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比如说:柏拉图主张的教学方法重视个别差异。其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与生俱来的,这些知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可以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而日趋完善。亚里士多德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
洛克的“白板说”强调人的大脑就像一块白板,学习是由外部影响而发生的。夸美纽斯第一个提出儿童的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强调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并且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裴斯泰洛齐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利用儿童的兴趣对他们进行教育。
20世纪初,莫依曼倡导“实验教学运动”,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来实施。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詹姆斯强调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试图将心理学的科学性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融为一体。
(3)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体系,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1913年,该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其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世纪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