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师成长指南(教育部新教师培训指南)
三是教师发展。包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和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等3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学校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工作,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领导力,完善校内教师激励体系,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考查要点提出“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加强师德教育;严格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建立通报警示教育制度”;为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水平,考查要点提出“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支持教师凝练教学经验、创建优质课程”等;为完善教师激励体系,考查要点提出“注重精神荣誉激励、专业发展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绩效工资激励、关心爱护激励”“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将教师参与考试命题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等。
四是学校管理。包括完善学校内部治理、规范招生办学行为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3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学校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充分激发办学活力,落实招生办学规范要求,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努力形成办学特色。如,为完善学校内部治理,考查要点提出“制定学校章程,健全并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等;为强化学校条件保障建设,考查要点提出“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校舍建筑和教学仪器设施设备配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有效控制办学规模;按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各学科专任教师”等;为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考查要点提出“依法依规规范公办普通高中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管理,严格落实民办学校‘六独立’规定要求”等。
五是学生发展。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劳动实践等5项关键指标,旨在考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全面发展情况,引导学校注重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扭转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为提高学生品德素质,考查要点提出“坚定理想信念,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具备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为促进学生学业发展,考查要点提出“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理解学科基本思想和思维方法,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学科素养”等;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考查要点提出“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学习;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有自主探究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有兴趣特长”等;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考查要点提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不沉迷网络游戏,体质健康达标,保持乐观向上心态”“积极参加美育活动,掌握1—2项艺术技能”“具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和校外劳动”等。
5.请问《评价指南》对引导和促进义务教育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有何积极意义?
答:高中阶段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对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评价指南》把推动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和招生管理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这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更好落实“双减”政策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发挥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评价指南》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并把“正确处理考试升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作为重要考查要点,这有利于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领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为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是发挥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办学的带动作用。《评价指南》把“将办学理念和特色发展目标融入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努力办出学校特色”作为重要考查要点,并特别强调“引导办好每所学校,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这有利于引导义务教育学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能够理性选择适合自身成长发展的高中学校,从而缓解义务教育学生升学压力,减轻过重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