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怎么教育孩子不要背后造谣(学生造谣老师怎么教育)
撰文 梅林达·温纳·莫耶(Melinda Wenner Moyer) 翻译 孙 加
青少年是假新闻的首要目标,他们很容易相信社交媒体上未经证实的言论。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学校是唯一能教授他们如何客观评估这些信息的地方。然而对于媒体素养课程的内容设置,教育界存在深刻的分歧。由于缺乏严谨的研究,教育学者很难辨别形形色色的媒体素养学习方法是否可靠。有学者甚至怀疑,一些教育方法可能助长青少年的怀疑主义。美国教育界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为了达成提高青少年媒体素养的目标,需要加大对媒体素养教育的投资,并进行更多的研究。
1.孩子就是谣言的目标
去年,阿曼达·加德纳在西雅图市外新开了一家小学初中一贯制独立学校。让这位拥有20年教龄的老师吃惊的是,学生中竟有人坚称“纳粹大屠杀从没发生过”“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骗局”,并对这些阴谋论故事深信不疑。加德纳表示,误导性信息(包括无心造成的错误,以及故意混淆视听的虚假信息)“在过去的10~20年中,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学校却没有重视这一点。“绝大部分高中可能只会教孩子们避免抄袭,仅此而已。”
事实上,孩子们正是假新闻的首要目标。《英国发展心理学杂志》2021年9月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从14岁开始,孩子们就很容易相信未经证实的阴谋论观点。许多青少年无力分辨网上信息的可信度。2016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曾对美国近8000名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超过80%的初中生相信贴着“赞助商内容”标签的广告是真实的新闻报道。研究者还发现:只有不到20%的高中生会认真质疑社交媒体当中的荒唐言论——比如脸书网(Facebook)上的某个帖子,帖子中晒出形状古怪的花朵,说它长在日本核电站事故现场附近,以此证明这片区域存在危险的核辐射水平。此外,调查中超过2/3的大学生对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上“关于枪支管控”的民意调查结果深信不疑,却没能注意到该调查由某些组织推动,这些有倾向性的组织影响了数据的公正性。
虚假信息往往直接针对年轻用户,将他们引向误导性内容。201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视频网站YouTube的推荐算法倾向于推荐比观众一开始的选择更为极端与牵强的视频。例如,当研究人员用“月食”一词搜索视频时,YouTube会把他们引导到一个视频,该视频暗示了地球是平的。要知道,YouTube是青少年中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网站之一。泽伊内普·图费奇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信息和图书馆科学学院的副教授,在YouTube上长时间搜索视频,并观察算法给她的推荐后,图费奇认为YouTube的推荐算法是“21世纪最强大的激进化工具之一”。
有一项名为“媒体素养教育”的工具或许可以帮助学校应对这个问题。“媒体素养教育”能指导孩子们评估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识破伪装成真理的谬误。有些家庭中,父母可能也相信阴谋论故事或由虚假信息助长的谎言。对这些家庭的孩子来说,学校是唯一能教授他们如何客观评估这些言论的地方。
2.纷杂的课程
然而,很少有美国孩子能接受这种教育。去年夏天,伊利诺伊州成为美国第一个要求所有高中生学习“媒体素养”课程的州。另外,还有13个州有涉及媒体素养的法律,但要求很笼统。比如,只要求教育部门在官方网站上列出一份相关的资源清单。在大学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受某种形式的媒体素养教育。但“到大学才开始学习,实在是太晚了”。美国石溪大学新闻素养中心执行主任霍华德·施耐德说。几年前,他进大学教书,发现“学生在媒体信息鉴别方面有极大的缺陷,而且已经养成了非常糟糕的习惯”。
学习“媒体素养”课程的学生太少,并不是唯一存在的问题。在教育界,对于这门课程的内容设置,也有深刻的分歧。有些课程训练学生倚重传统媒体新闻,但有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做法忽略了出版物和记者本身可能带有的偏见。另一些课程则引导学生识别信息的来源,并考查信息的传播者如何从信息的内容中获益。总的来说,究竟什么才是教授孩子们区分事实和虚构的最佳办法,可供参考的数据依然很少。
大多数媒体素养学习方法“一旦面对‘证据在哪里’这个问题,就会显得很单薄。”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斯坦福历史教育小组的负责人山姆·怀恩伯格说。美国罗德岛大学媒体教育实验室主任勒妮·霍布斯则认为,不同的媒体素养学习方法,代表了不同教育研究者的派别,并且“每个派别都在不遗余力地贬低其他派别”。这些方法没有经过正面交锋,有些甚至只有小规模的研究支持。层出不穷的“媒体素养学习方法”跟形形色色的网络媒体本身一样,很难分辨该相信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