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郑琳也表示,如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也会加入国粹京剧、电影插曲及国外名曲等,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提出,希望小学校园歌曲能更加多元化,比如教一教《月光光》《落雨大》等粤语歌谣,让孩子们得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此,梁锐佳表示认同:“老师如果每节课花个5-10分钟,来学一学粤语歌谣或是客家山歌这些传统音乐,也非常好。”
专家说法
郭声健教授是我国第一位专攻学校音乐教育、艺术教育理论的教育学博士,曾担任《中国音乐教育》编辑部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关于小学音乐教育的问题,他曾发表过不少相关文章,对“少年儿童是否只能唱少儿歌曲”等问题有深入探讨。
“小孩只能唱小孩的歌”这个观念要改
在《课堂上,少年儿童是不是只能唱少儿歌曲?》一文中,郭声健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以往少年儿童只唱少儿歌曲,是与社会背景有关。那时,流行歌曲少之又少。现在,流行歌曲随处可听。如今的孩子音乐素养也远非几十年前的孩子可比。
很多人介意流行歌曲进校园,其实多是介意“爱情歌曲”。他说:“学生喜欢唱爱情歌曲没错,有的歌词的确写得不好,不适合学生唱,那我们就坚决不能在课堂上教唱那些歌曲。但流行歌曲真的只有爱情歌曲吗,显然不是。是因为我们对流行歌曲的一概排斥,才导致我们难以(或不想)去发现那些适合学生唱的流行歌曲。”
他在文中指出:“小孩只能唱小孩的歌,这个观念我觉得应该要改,否则,我们音乐老师就是在自己为难自己了。如果他喜欢唱、也能唱大人的歌,那就大胆让他们去唱,在课堂上,至少我们的音乐老师还是可以把握歌词的内容吧。”
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应该纳入课堂
郭声健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学校音乐教育基本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教育(或育人)的目标,即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受教育者自由、充分、和谐、快乐地成长;一个是音乐的目标,即通过音乐教育传承和创新音乐文化。对于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教育的目标是最主要目标,音乐的目标则相对次要。为此,他表示:教材上并没有规定教师不能引入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进课堂,教师如果固守着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不是教材的错,而是教师自身的问题。
郭声健还提出:“为了让学生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堂,适当满足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好与期待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应该的,音乐教师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掌握学生所钟情的流行曲目。”他认为,音乐教师选择歌曲时应该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深受学生喜爱的那些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也应该纳入选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