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书法教育情境代入法的内涵(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
五、字形推断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例如:
金就砺则利(《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
【解析】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得到砺:磨刀石。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日失掉光彩。涘,水旁,当与水有关,水边义。眇,由目与少,联想到少目的含义,可推知为眼盲。(语文报高一版)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手?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手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不概于圣 概:大略
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由:沿着
特天地之物也 特:只是
是恶乎与我谋 恶乎:于何、怎么会
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 糜:使……熟烂
抑人事乎 抑:还是
吾既陈于前矣 既:既然
不有他术乎 术:途径、原因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本题考查课内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夯实基本功。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还要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概”,概括。“既”,已经。故选A。
参考译文:
左丘明的《国语》,它里面的文章深刻宏阔接触特异。本来就是世人所沉溺爱好欲罢不能的。并且它的观点很多都是欺骗人、惑乱人的,不能很好的概括完美。。我害怕当世求学的人沉溺于它的文采却模糊了是非。这就不能够从中庸之道来进入尧、舜的学说、主张。依照这些理由,我写了《非国语》这本书。
(《国语》记载)周幽王二年,西周的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大夫伯阳父说:“周朝快要亡了!天地间的阴阳二气,不能错乱了位置。如果错乱了,那是被人搅乱的。阳气隐伏在下面不能冒出来,被阴气压迫得不能上升,于是就会发生地震。现今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地震,就是阳气失去了它原来的位置而被阴气镇住了。阳气不在自己的位置,跑到了阴气的位置上,水源就必然会被堵塞。水源堵塞了,国家一定要灭亡。如果国家灭亡,不会超过十年。因为十是数的终极。天既然要抛弃这个国家,是不会让它超过这个终极的。”正是这一年,泾水、渭水、洛水枯竭,岐山也崩塌了,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了。周平王不得不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