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评价的类型都有哪些(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有哪两种)
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史宝君表示,近年来已经开始有本科院校相关技术类专业招收中职学生,另外,应用型本科的出现,也会增加学生们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在他看来,进一步建设更丰富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对学生们来说意义重大,“拓宽职教学生往上走的发展空间,读完本科还可以读硕士,读博士,也可以为国家培养更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然而,愿意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相比起普通高中来说依然是少数。
据史宝君了解,顺德的12所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大概是4:6,这种“分流”的局面,在他看来并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很多家长想自己的小孩去读普通高中,读名校,但相当一部分人考的学校也不是很理想,高考后又会进入高职院校,反而专业技术也没学到、学校又没考好”。
胡卫指出,除了要完善更高层次的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职融通也十分重要,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政府教育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普通中小学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劳动教育。如果片面强调教育类型上的区别,将文化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动手能力教育互相割裂,很可能形成职业教育管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管普通教育的局面。
在他的设想中,普职融通应该是你中有我中有你的教育模式,尤其在中小学课程设置当中,普通教育也不能排斥职业技能、劳动技能的培养,“我们原来的教育是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我们把内容广泛的教育内容狭隘局限于学科教育、知识教育、文化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试不考的我们就不教,这实际是对教育的窄化。”
要实现普职融通,真正把两个轨道融合起来,在胡卫看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他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职教高考、普通高考之间互相开放,“普通高中生觉得自己有技能,有动手能力,不愿意参加普通高考,可以参加职教高考。另外,大学工程类、应用型、技术类的专业也可以向职业教育的学生开放,这个才叫融通。”
↑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地铁实训基地
史宝君则指出,在新版职业教育法中,已经有了对于这种深度融通的政策指导——第十七条规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
撕掉“社会底层”标签,
职教“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对于普职教育之间的分裂,史宝君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社会的评价体系。
在孩童阶段,孩子对职业的设想和选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想学一门技术,也有的想做科学家,但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引导,孩子们的选择被塑造得越发趋同化。
山西省某重点中学老师指出,只要能够过线,家长都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普高,“哪怕去最差的普高,都比职高好”。在他看来,这种观念短期内很难扭转,“就像国家文件写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的要同等对待,但几乎没有学校和单位会同等对待。”
扭转这些偏见,胡卫认为注定是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职业教育仍是“失败者”的教育,是被看不起的教育,是脸上无光的教育,家长们很难愿意把孩子送进这些学校。他指出,要真的让职业教育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把职业教育学生的身份问题、出路问题落到实处,让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工资、晋升,和普通教育学生享受同等地位。
根据胡卫的观察,目前就业机会和社会评价的不公平,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阻力。在过去,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出来就是个工人,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事业单位就变成了干部,“现在你看干部当中,普通学校出来的很少,好多干部考评、招聘,第一条就是学历。如果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收入比大学里边教授、公务员要高,那谁不去念职业学校呢?”
对此,陈岩也深有同感。在他看来,如果企事业单位增加职业教育学生在招聘中所占的比例,肯定可以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使家长们的焦虑得到极大缓解,“立马会有些不一样的东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