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快乐教育的名人例子(快乐教育名人的事例)
文字:望月听琴
一直以来,“快乐教育”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提起“快乐教育”,不少中国人,特别是家长们会比较排斥。
大家反对“快乐教育”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人认为,所谓的快乐教育会毁了孩子;
也有人认为,和应试教育相比,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失公平,会将社会进一步分层,加剧阶级固化;
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推崇快乐教育是受了西式毒鸡汤的洗脑,“快乐教育”本身也是西方的骗局……
关于快乐教育是好是坏,小琴暂且不做评价;关于现在的应试教育是否还公平,我也不做评价。
但小伙伴们需要明白一点,即快乐教育并非西方独有的教育理念,尽管“快乐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来的。
我们的古人也并不排斥快乐教育,甚至也很重视快乐教育。
01.
孔子非常看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个成语典故出自《论语·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个故事翻译过来的大意就是:
某日,孔子讲完课回到书房,弟子公西华给他端水。
此时,子路进入书房道:“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孔子说:“还是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走后,另一个叫冉有的弟子又询问道:“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孔子说:“对,可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不解,询问起孔子来:“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可见,对于不同的学生,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也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公平性。
02.
古人也很看重教育的趣味性
孔子道:“诗言志,歌咏言”。
孔子认为,利用文艺的趣味形式,对学生进行比较形象化的教育,比一味地说教、死记硬背效果好很多。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古代传统教育中,并不是没有快乐教育的成分。
尽管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快乐教育没有成为我们的主流教育方式,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就不期待快乐,也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者不愿去寻求教育的趣味性技巧。
东西方文化固然存在差异,但人性却是相通的。
现在之所以有不少人反对快乐教育,是在于很多人对快乐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
快乐教育并非是允许孩子不学无术,而是更注重教育与学习的技巧。
我相信,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施教者们都渴望孩子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者也希望自己能轻轻松松地就把知识学到,不是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