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者教育孩子(孤独的教育者)
文 | 黄玉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
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发展规律,
则很容易让孩子中途掉队。
那么,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你为他所付出的,是他需要或是喜欢的吗?
如果你仍然迷茫,
不妨来看看人民日报的九张图片,
分析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绝对能帮到孩子的成长。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著名教育家培根曾说:
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培养。
一二年级的一个重要任务,
那便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怎么做?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第1-7天,
需要刻意提醒孩子去改变,
帮助孩子面对不舒服、不适应的感觉。
第2个阶段是第7-21天左右,
孩子已经开始适应不习惯的感觉。
第三个阶段是21-90天左右,
是“习惯的稳定期”,
孩子已经能够自觉去完成任务。
过了这三个阶段,
习惯就会融入到孩子的生命中。
好习惯养成得越多,
一个人的能力就越强。
求知欲和好奇心
让孩子的学习更加主动
三、四年级的孩子,
开始有了探索欲。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不再满足于“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的状态,
而是积极地思考学习的意义,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去探索。
理想的种子一旦在孩子心中生根,
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而且这种动力会持续到他们的理想实现为止。
聪明的父母,要抓住这个时机,
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真正的热爱所在。
也许是一种技能,
也许是某个明星,
不管是什么,
都别轻易打击和否定孩子的热爱,
而是以它们为引子,
激发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
点燃心中的斗志。
与优秀的伙伴同行
孩子的未来一定不会差
五六年级的孩子,
独立自主意识开始增强,
由依恋父母转变为依恋同龄伙伴。
在他们心中,
父母的话可以不听,
同伴的话却不能不听。
在他们看来:
如果被同龄人孤立或排斥,
那是最失败的事情。
父母要坦然接受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
在孩子不易觉察的地方,
默默关注他们的生活,
尤其是关注孩子结交的朋友。
先贤孔子曾说过,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鼓励孩子结交善良、正直、博学的朋友,
与优秀的伙伴同行,孩子的未来一定不会差。
先“亲子”,再“教育”
刚升入初中,日渐繁重的课业负担,
突然改变的周围环境,
都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不适感。
这个阶段的孩子,
既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
又很需要父母的帮助。
在这个阶段,
父母可以用“巧妙”的方式,
去关注孩子的成长。
有个女孩,刚上初中的时候,
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和教学形式,
成绩一下子退了一大截。
当老师的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她写了一封信,
放在女儿的书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