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教育局每周一歌四年级(东莞教育局开展的每周一歌)
编者按
3月18日,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第二期正式推出。本期视频结合当下战疫背景,以大朗镇为地域切口,讲述了六位不同岗位教育工作者积极抗疫的故事,彰显和传颂身边的“张桂梅精神”,在全市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的故事,正是东莞10万教师为停课不停学与校园疫情防控努力的真实写照。
当前,东莞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教育人尽职尽责、心怀大局、齐心合力,共克时艰,不仅是为170万东莞学子健康安全成长护航,也是为超过500万的教育家庭人口筑起坚实防火墙,稳住“双统筹”大后方,为“双胜利”贡献教育力量。
为进一步展现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投身防疫的辛勤奉献与动人风采,南方+特别推出“战疫担当 暖心守护”栏目,继续聚焦一线教育工作者,传递教育正能量。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一位老师,领着9名学子,在户外山水间,或吟诵或歌唱,以一首《读唐诗》带着大家品读唐诗韵味。
这是即将推出的东莞市2022春季学期“每周一歌”第9课三年级课例,由大朗镇三星小学郑文凤老师主导。疫情当前,学生们居家学习,而东莞教育系统“每周一歌”活动并未停息,老师们克服困难,用美妙的歌声、欢快的律动缓解孩子们居家的焦虑与紧张,也在音乐的熏陶中享受美育乐趣。
每一个作品背后,都饱含音乐老师们满满的爱与付出,郑文凤老师突破地域与环境限制,为学子们带来《读唐诗》,正是老师们用心用情的生动代表,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
两度遭遇疫情
拍摄工作受阻
上学期末,郑文凤老师接到了“每周一歌”三年级下学期课例录制的任务,然而受年末东莞“12·13”疫情影响,拍摄受阻。
居家防疫期间,她继续与学校“每周一歌”三年级教研组继续研讨歌曲、撰写脚本、完善拍摄方案。准备开拍时,疫情再袭织城大朗。全镇封控管理,学校暂停线下教学、学子们开启居家学习,身处南城家中,郑文凤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音乐教研员田素梅老师了解到情况后,迅速反应,大家群策群力,制定新的拍摄方案。带着这份用心与坚定,郑文凤积极准备,不断突破地域与环境限制——
摄影棚没有,小区和家代替;摄像装备没有,想方设法租借;排练好的学生用不上,邀请小区孩子参加;不会用单反相机和无人机,和爱人潜心研究!
“‘每周一歌’是给东莞孩子们一份‘美’的礼物,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高质量地完成。”郑文凤如是说。
为了在小区找到适合拍摄的孩童,她每天到医院检测核酸,以缓解在和家长沟通时大家的顾虑。核酸结果连续一周阴性后,郑文凤开始每天早、晚在小区内蹲点,寻找小演员,并在小区里寻找确定适合拍摄的场景。
经过不懈努力与“每周一歌”在孩子、家长中的影响,她如愿凑齐了9位小演员。
郑老师组织9名小演员在家中排练。
在家组织排练
团队合力“凑”道具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学习,不给家长增添麻烦,郑老师主动和家长们商量,每天放学后,由她和爱人去学校把孩子们接到家中吃饭,饭后训练1个小时,晚上8点前家长们接孩子回家。
在家人支持下,说干就干。每天郑文凤与家人轮流开两辆车接送孩子们,婆婆则在家照看自家两个娃,张罗饭菜。
排练问题解决了,道具问题又摆在了眼前。结合选定的歌曲《读唐诗》,拍摄设计有孩子们吟诵唐诗的场景,而家里没有适合拍摄的桌椅。郑文凤找到东莞音乐教研团队的老师们,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而她所在的大朗镇三星小学也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协助,在学校协调和保障下,一批桌椅很快邮寄到了郑老师家里。
“东莞音教团队是一个温暖、有力量的团队,这让我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以克服的。”郑文凤说,关键时期,教研团队、学校齐心想办法“凑”道具,她直言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而是一群人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