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苏州斯玛特美术教育(苏州斯玛特儿童美术中心)

admin 2022-05-19教育资讯
巫鸿1.《巫鸿美术史文集》,世纪文景《巫鸿美术史文集》汇集了巫鸿从1979年以来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按照年代排列,清楚地反映了作者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是目前对于其古代美术史研究成果最全面的集成。《传统革




园林既可以是供人赏鉴的艺术作品,也可以是有价值的不动资产。作为英语世界第一次完全立足于当代中文资源的阐释,这部研究明朝园林—制造实践的专著立意新颖,配图精巧,紧扣当代中国的文化社会历史。

谁拥有园林?谁参观园林?它们以何种方式被呈现于文字,绘画,乃至广义的视觉文化之中,在中国社会的多重层次上被赋予了何种意义?关于园林的话语又是如何与其他话语,比如审美,农艺学,植物学的话语相互交织的?通过多方位考察苏州的园林,柯律格细致地勾勒出一个高度复杂的文化现象,该现象在明朝精英阶层的自我形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柯律格,现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曾任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中国部资深研究员兼策展人15年,并自1994年起先后执教于萨塞克斯大学艺术史系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自1991年起陆续出版《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丰饶之地:明代中国的园林文化》《早期现代中国的图画与视觉性》《中国艺术》《雅债:文征明的社交性艺术》《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等著作。



石守谦


《山鸣谷应:中国山水画和观众的历史》,上海书画出版社



石守谦长期关注中国画史的发展,本书即为其聚焦于“山水画”一门,尝试透过画家与观众互动这一角度,对“山水之史”何以产生变革的根本问题予以反思和解答。

山水画拥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与社会、政治等外在因素息息相关,亦涉及人们内在心理、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层面,故而成为中国画史上最受尊崇的科目,引发众多讨论。以往论者大多较注意山水画中形式风格本身的变化发展或画家之间的相互影响,由此虽累积出相当的成果,却也让人逐渐意识到所谓“风格内在规律”已无法充分解释山水画此一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有鉴于此,石守谦在一面回顾始于十世纪、止于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种山水画变化的历史之余,更着重于在此过程中绕过传统画史独尊画家的迷思,转而揭示画家与观众间互动关系的不同面貌,尤其聚焦于各个时代、甚或中日韩不同地域的山水画家们如何与其特定的社群观众建立起互动关系,促成各种值得注意的新主题诞生,于山水画史上带引出新的画意、新的境界。

早在2010年《山水之史:由画家与观众互动角度考察中国山水画至13世纪的发展》一文中,石守谦即展现对“观众”研究之兴趣,本书则是他再经多年潜心思索后的成果汇总。唯其意不在提出任何单一的山水画史发展规律,而盼导入一个由观众与画家共享共有、共同形塑的历史舞台空间,供读者一探其中可感的历史脉动。

石守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及考古学博士,台北“中研院”院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所长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著有《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山鸣谷应:中国山水画和观众的历史》等美术史著作。



陈葆真


1.《李后主和他的时代》(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



乾隆皇帝是中国帝制史上最后一位盛世之君。他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在清初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宗教、艺术和文化等各方面都留下不可忽视的业绩和影响,有关他的记载史不绝书。但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内心深处最主要的关切又是什么?这都令人好奇。

本书结合艺术史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藉由相关图像和史料,从人性化的角度和常理心,去观察和剖析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和他对所藏艺术品的态度。陈葆真细腻而深入地解读乾隆皇帝在处理以上种种问题时,心中所可能经历的感性与理性的冲突,以及他最后的抉择和表现,据此勾勒出这位历史名君个人的内心生活与价值取向。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