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工程助力教育腾飞(打造精品工程)
经过为期两年的第一轮“打磨”,新教师们以“师傅”为榜样,迅速实现向“合格教师”、未来向“骨干教师”“卓越教师”的华丽转身。
多维度轮岗培养 让至少30%新教师成长为区级骨干
“多维度轮岗培养”目标,激发了新教师的发展动力。
与第一阶段的跟岗不同,慢慢融入角色的新教师们迎来了更高的成长平台——多维度的轮岗培养。这一阶段,60名新教师“人岗合一”,来到了普通学校。
两个培养周期,在不同层次的学校,是为了让新老师接触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在与文化水平、家庭背景、个人认知水平等不同的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新老师的专业能力将得到很好的提升。这项试点工作也是进一步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有益探索,有助于打通区内师资的流动,形成“一盘棋”的整体思路。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培养重在“点”的话,第二阶段重点则在“面”。新老师将在师德素养、思政教育、学生心理、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等多维度,体验不同岗位角色,接受全素养教师轮训,提升专业发展新高度。这与今年国家倡导的“双减”大方向,恰恰不谋而合,无缝接轨。多维度的培养,立体而全面:
——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放在首位,教育引导新教师以“四有”好老师为职业标准,坚定理想信念,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争做“有爱心和良心的江岸美好教师”。
——兼职“团队干部助教”,让新教师担任学校团队干部助教,每学年协助学校团队干部组织至少一次主题教育或实践活动,培养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引领力。
——变身“心理健康教育助教”,面对孩子们学业负担较重,心理焦虑的情况,作为一个全素养的老师,必须要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对此,江岸区教育局提出一个硬指标:每个新教师要与一名困难学生结对子,作为实践教育的对象进行帮扶,为新教师的职业生涯打下关注学生心理的“烙印”。
——“大雁引领”,培养对教育教学的实践力,在培养学校给新教师选派校级导师的同时,区教育局聘请“大雁凌云”工程培养对象担任区级导师。“区校双导师制”,给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更强大动力。区教育局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帮助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材。
“多维度轮岗培养”目标激活了新教师发展动力:推荐至少30%的新教师成长为“江岸区优秀青年教师”“江岸区特色班主任”,鼓励业绩特别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向“江岸区学科带头人”“江岸区首席班主任”发展目标努力,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强力助推江岸“美好教育”的新生动力,实现江岸教师队伍梯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搭平台推新教师 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一线唱主角
充满朝气的新面孔,为江岸“美好教育”注入更多活力。
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一线“唱主角”。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想要释放青年教师的激情和才华,就要为他们实现出彩人生搭建舞台。为实现这一追求,江岸区教育局倾力而为。
搭建师德锤炼的平台。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通过举行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征文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修身立德,调整工作状态,激发教育情怀,帮助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
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区教育局举办了“新雁杯”新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共包括4项专业内容:教学公开课、新课程标准知识测试、教科研论文、专业发展规划书。通过比赛,促进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搭建脱颖而出的擂台。区教育局制定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评估细则及评估方案,评估内容涵盖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师德水平、敬业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及工作业绩、教研与科研能力等,教师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根据教师在该标准的表现和不同等级的要求,给予教师在每个标准上的最终等级评定。通过评和比来激发青年教师的活力,促进他们更快地发展。
青年教师有优势,他们精力充沛、行动高效、创造力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们也存在不足,教学阅历浅、经验不足,需要多鼓励,多历练。为了让青年教师前进有动力,江岸区教育局给青年教师提要求、压担子,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勇挑重担,有计划地实施“高起点跟岗培养”和“多维度轮岗培养”,把他们往优质学校管理一线、教学前线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