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教育由爸爸决定(爸爸在家庭教育中)
但爸爸临终前对他的那番肯定,瞬间化解了他内心的委屈和难过。
如果说爸爸的否定、忽视,是他一生难以磨灭的伤痛。
那来自爸爸的认可,一洗他内心的阴霾,甚至成为他往后余生为之努力的信念。
即便年迈的父母双双离去,他也一如既往地心甘情愿为家人付出,无论什么时候,都在默默守护这个大家庭。
《爱的艺术》中,作者弗洛姆说:
“妈妈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爸爸则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
父亲象征的,是有威严的标准。
他的赞赏,无疑是在传递一种肯定,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
在爸爸这一关,我是合格的,我可以继续闯荡下一关。
所以,想要孩子真正活出自己的价值和热情,父亲千万不要吝啬自己口里每一句正面的话。
做好孩子的助攻,全凭爸爸充满爱意的肯定和鼓励。
之前接触过一个沉迷手机游戏的男孩,妈妈满心担忧,生怕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结果一沟通,便发现了端倪:
原来,他的爸爸也是手机不离手,下班一回到家就玩游戏。
别人忙里忙外,做饭搞卫生,爸爸动也不动一下,比孩子还沉迷。
听到这样的反馈,多少觉得要改变孩子并不可观。
毕竟上梁不正下梁歪,爸爸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又怎能教孩子放下手机,好好学习?
都知道要规范孩子的行为,给他树立正确的三观。
但爸爸都管不好自己,谈何管好孩子呢?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讲过这样一句话:
“父亲不仅是保护者、教育者,还担任着‘偶像’的角色,是成长的榜样。”
没有谁,比爸爸更能以身作则,用身教的方式影响孩子一生。
主持人白岩松在教育儿子上,有个细节特别打动人。
因为他家住在高层,所以每次晚上都得坐升降电梯回家。
出电梯后,他还会习惯性按下“1层”,再转身离去。
面对他这个举动,儿子深感不解,便问起原因。
他平静地对儿子说:
“因为大家都是晚上才回家,让电梯下去,是为了方便在1楼等电梯的人,缩短他们等电梯的时间。”
听他说完,儿子没有再问什么了。
但后来发现,每次晚上回家,儿子也做出和他一样的举动,按下“1层”。
其实他从来没有要求儿子那么做,只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示范,让儿子知道什么是“同理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儿子看到了,便学会了,根本无须他多言。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
你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
爸爸的自身行为,对孩子意义重大。
90%的教育,归根到底就是榜样的影响。
唯独爸爸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孩子不用教,也会懂得如何效仿。
爸爸的榜样示范,就像是伸出一双无形的双手,一步步牵引着孩子向善、向上。
究竟爸爸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撒贝宁如此说:
“人生的路虽长,但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步。如果不是父亲的及时引导教育,我的发展不会这么顺利。”
孩子一路从懵懂到成熟,离不开父母的时刻保守,双手带领。
能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爱是“时间”,能呵护孩子敏感内心的是“认可”,能让孩子学到的美德是“身教”。
愿天下所有的爸爸,都勇于担当,挑起教育的担子。
认真学习,好好成长,时刻陪在孩子身边见证他的每一次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