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有什么好处(用实际行动教育自己的孩子)
萌萌妈出差两天,回家打开女儿的卧室,她顿时傻眼了:孩子的房间,这是被打劫了吗?
衣服、袜子扔得满地都是,书本、文具乱摊在桌面上,还有开封的零食包,散落满地……看到这些,妈妈气得不打一处来,待女儿回家,逮住就是一顿念叨。
“都两年级的孩子了,不会都手收拾下自己的屋子?要不要我拍张照片发到你的班级群,让老师和同学见识一下你漂亮外表下的邋遢相?”
听着妈妈的责备,萌萌却没有一点惭愧心,反而义正言辞回怼妈妈:
“平时不都是你帮我收拾的嘛?我又不会打扫!再说了,爸爸也在家,他为什么就可以不收拾呢?”
看着女儿振振有词的说法,妈妈竟然一下子被问得哑口无言。
一、妈妈要知道的心理:没有哪个孩子天生爱收拾这一幕,其实发生在很多家庭。很多家长都在感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一点都不会干家务?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孩子天生爱收拾!特别是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普遍优越,一个孩子六个家长疼,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更加让孩子变得懒惰和不爱收拾了。
总结起来,孩子不爱干家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不爱收拾,是与生俱来的惰性
惰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性情,孩子也一样,不愿意将自己的精力付出在劳动上。这不仅因为整理收拾要付出体力劳动,同时也还需要不断总结思考,考验着脑力劳动。
相比“玩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快乐,零食能够满足孩子的味蕾,“收拾整理”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啊就是太没意思了。孩子没有从中得到“实惠”,自然就会表现出懒惰的样子,这就是孩子不愿意收拾的根本原因。
2)不爱收拾,源于从小养成的习惯
就像文中的萌萌,妈妈从小包办了她的卧室整理,萌萌从小没有收拾的习惯,自然也不会在妈妈出差的这段时间,主动去收拾。
若习惯养成,不仅七八岁的时候不会收拾,待她长到十八岁,看到房间乱了,也未必会想到收拾。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责任不在萌萌,而在妈妈。
说起“干家务”这件事,很多家长如数家珍:
“我们像你一样小的时候啊,洗碗、洗衣服、拖地、做饭,样样活都来!哪像你现在那么好条件,啥都不用干,只要管学习,你却还搞不好成绩,对得起我们吗?”
为了让孩子专心管好学习,很多父母承揽了所有家务,父母们以为努力给孩子争取学习时间,孩子就能干出好成绩,但事实会告诉你:想要孩子成为精英,做家务是很重要途径。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有一次在演讲中提到,他当盘锦市教育局长的第一件事,就是落实孩子做家务的教育举措:孩子有时间多做,没时间少做,但不能不做家务。
为啥爱做家务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还成绩优异?魏书生的回答亮了
很多人不理解魏书生当教育局长,为什么研究的不是考试,不是升学,不是分数,却是干家务?
但是听完魏书生的说法,深以为然。
魏书生提出:提升孩子的责任感,是教育的头等大事。一个会做家务的孩子,才是一个能够用实际行动爱父母的孩子。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爱父母,爱社会,爱国家。
为此,魏书生介绍了自己教育儿子的方法,那就是做一个“管小事”的爸爸。他从小教育儿子,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儿子很小开始就学会洗东西,三四岁的时候,他便叫过孩子给自己洗脚。
孩子一开始不理解,奶声奶气地问:“爸爸你不会洗脚呀?”
魏书生鼓励儿子:“爸爸哪有你洗得好?你的小手揉得多好呀,真有一套!”
这话哄得孩子屁颠屁颠地,特别爱给爸爸洗脚。
得益于从小对孩子做的家务培养,儿子从小特别会心疼爸爸。有一回,魏书生和儿子一起出门,准备了3个包。他原本想接过一个背包,儿子却说不用。结果,儿子背起一个,左手一个,右手一个。魏书生则看着儿子的背影,欣赏着儿子的成熟,也品尝自己教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