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劳动教育宣传新闻稿件(劳动教育新闻稿范文)

admin 2022-05-20教育资讯
沈阳市浑南区实验小学在“儒雅教育”哲学思想的引领下,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共同追求,以“尊重友善、团结奋斗、求实创新”为德行标准,确立了“以一个中心(以学生在田园中健康快乐成长为中心)、两个基本培养点(一是创设合适的情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习惯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有效田园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落实以劳树人根

以校为本,建立“积分制”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探索的“积分制”劳动教育评价模式实用高效,操作性强。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劳动课堂、班级劳动任务完成情况、班级劳动效果等方面,采用听评课、定期检查、随时抽查、观摩等方式进行“积分”。对学生采用“2325”“积分制”评价模式。第一个“2”即两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3”即三类评价主体:教师、家长、学生。第二个“2”即两大版块评价内容:校内劳动、校外劳动。“5”即五个主要评价要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其他。依托《沈阳市浑南区实验小学劳动小达人评价表》《沈阳市浑南区实验小学家务劳动记录表》等,既注重学生学期末参与劳动总得分的终结性评价,又关注每次劳动得分的过程性评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参与劳动的多与少、劳动的态度优与劣、劳动效果好与差等,一目了然,可记录、可追溯、可视化。

打通学科壁垒,搭建家校平台

七彩劳动教育课程为学科自然融合创造了条件。如:围绕播种育苗,语文与科学老师走到了一起,语文老师传授节气知识,科学教师讲解种子的构成;围绕统计与测量,数学和科学教师联手;围绕单词识记,英语与美术老师共同备课……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展跨学科、多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构实施以校为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大大增加了学生劳动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劳动量”,收到了“四强”“四高”“两多”“两少”"两好”教育效果。

“四强”即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体质、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劳动光荣”“劳动是最美的”等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劳动98%以上的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劳动实践中,很多事情需要团队共同完成,合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知识掌握情况和劳动的成果。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发扬小组合作精神、互帮互助,为完成活动任务而不计小节和个人得失,为了共同的任务目标而一起努力,提高了团队协作力。

“四高”即核心素养达成度、劳动技能、学习能力、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会劳动”“会生活”“能实践”“能创新”,获取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足不出户就能““遍识百物”,综合学习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两多”即劳动实践机会、对动植物爱心多了。每名学生的劳动实践机会比两年前都增加了一倍,家务劳动次数由平均每周2次增加到5次以上,75%以上的学生坚持每天做家务,“十指也沾阳春水,双脚常带泥土香”。

“两少”即生活惰性、对家长依赖减少了。95%以上的家长反映孩子越来越勤快了,课余时间用于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100%的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多了,自理能力强了。

“两好”即生活质量好了,健康状况好了。学生都能自己收拾书包、房间,主动做饭等。80%以上学生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健康状况大幅上升。

现在,校园成了“生态自然,生长自由”的乐园,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得到了真正落实。各年级学生积累了许多关于劳动的知识与经验,写了许多价值较高的劳动心得体会,丰富了校园文化。学校已成功举办了一期劳动成果作品展,有4个年级的50名同学的心得体会获“优秀劳动成果奖”,有6个年级的60名学生手抄报获“优秀劳动成果奖”。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更是一本无形的书,在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悉心照料种子生长的同时,也助推了他们的成长。它可以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劳动中观察、思考和积累,感受自然美好,享受成长快乐;在家庭中,孩子们了解了父母劳动的艰辛,掌握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并能够积极主动的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田园劳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也将越来越认识到“处处能实践、劳动即教育”的可贵,不仅仅是学校整体课程的理念,它也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认同。未来,我们将从一个学科、一个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努力推动学校的文化变革。

(作者:王惠君 邵爽)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