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发展教育活动教案(社会性发展教学活动教案)
学生阅读课本P89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容,归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教师过渡:我们把握了社会现象的本质,并不等于解开了社会历史之谜。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上述基本观点认识人类社会,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那么,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教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原始社会之下刀耕火种,封建社会铁犁牛耕,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大机械化生产的图片,以及在分别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关系。前后四名同学为基础讨论5分钟二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可以看出,在生产方式内部存在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矛盾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二者的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板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教师过渡:要把握对社会整体面貌的变化发展,仅仅了解作为社会本质的生产方式的运动变化是不够的,不全面的。为此,还须进一步揭示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怎样决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即揭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矛盾运动。那么,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呢?二者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阅读课本第89页—90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从书上可以知道,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
接着教师让学生以政治小组为单位讨论5分钟,上层建筑建构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反作用,那么是否上层建筑越超越经济基础越好?
教师总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超越或者低于经济基础的发展水平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同时板书。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其实现途径
学生阅读课本第91页马克思的致信虚框材料,思考: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得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从社会形态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依次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教师总结: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案例三:曾有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刘邦当年起义时,有白蟒蛇拒不让路,并说:“你斩我的头,我就闹你的头;你斩我的尾,我就闹你的尾。”刘邦大怒,举剑将白蟒蛇拦腰斩断。这条蟒蛇后来转世来到人间,就是王莽。“莽”和“蟒”同音。王莽果然闹了汉朝的中间,建立了一个15年的新朝———王莽新朝,使400多年的汉朝分为两段——西汉和东汉。你认同上这种说法吗?怎样才能解开“斯芬克斯”之谜?
学生政治小组讨论5分钟后回答。
教师指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结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作业:了解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修改的背景?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