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评价都有什么(劳动教育评价是什么)
劳动素养作为录取重要参考,抓好评价是关键
王营
每周不少于1课时,大中小学全都要设立,而且是必修课——近日,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在省内所有大中小学新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和有关单位要研究建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衡量学生劳动素养,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将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有利于引导学校、家庭、社会重视劳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质。然而,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评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可能像文化课那样,有专门的教材,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考试方式进行准确的量化评分,更不能凭借家长或老师对学生的主观印象评分。
如果评价结果不客观、不真实,不仅有损升学录取的客观公正,也会大大挫伤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导致评价结果毫无参考价值。劳动教育作为学校一门重要课程,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关键。为确保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客观公正,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劳动教育评价:
一是开好劳动教育课程,通过课堂实施评价。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大中小学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同时强调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在劳动教育时间上,《意见》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劳动教育成为中小学必修课,为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打开了方便之门。福建《方案》指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设专题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方案》要求:原则上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劳动教育的目标,依据学生参与课堂劳动和校内劳动的态度、效果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劳动素养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是重视校外劳动,通过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进行评价。劳动教育重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无论是是校外,还是校外,只有让学生亲自参加各种类型的体力或脑力劳动,才能体验到劳动的艰辛,达到劳动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在重视开足、开齐校内劳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校外劳动或自愿者活动,在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
为给学校开展校外劳动教育提供机会,福建省在各学段均提出了学生参与校外劳动和家庭劳动的要求,并规定省内所有大中小学要设立劳动周或劳动月。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学校就可以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依据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和学生劳动技能特长,分类、分批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基地参加适合自身特点的劳动项目,进而在劳动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
三是提供舞台,通过学生展示劳动成果评价进行评价。劳动成果是学生参与具体劳动项目的显性标志,从中既可以看出学生参与劳动的投入态度和程度,也可看出学生劳动技能达的相应水平。学校要搭建舞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现场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制作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根据评选结果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
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并非以标准化测试的形式来给学生打分,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基础,以定量评价为补充,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劳动过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要坚持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吸纳学生自身、教师、同伴、家长和服务对象等主体参与评价,以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
四是系统设计,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系统。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参与课内外劳动的过程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