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早期教育有什么学院(山东省教育学院最早有哪些专业)
辛亥革命后,“振兴工商”“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不减。特别是1912年津浦路全线通车,与胶济路呈丁字形交汇于济南,到1919年前,济南新建工厂近百家,各类商户2000余家。城市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工人阶级队伍基本形成。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济南产业工人约20000余人,其他如建筑工人、手工业工人、店员等,也都有较快的发展。济南工人阶级初现规模,总数已达近4万人。成为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支强大的有生力量。
1919年创办的济南鲁丰纱厂男工
1919年创办的济南鲁丰纱厂女工
(三)古城文化与思想的变革伴随着近代社会变革,省会济南的近代教育体系开始建立,新式文化刊物、报业媒体逐渐出现,这些变革对社会意识、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社会各阶层中产生了趋新思变的精神推动力,史称“民智大开”。
1901年,在济南创办全国第一个省级高等学堂——省立山东大学堂,暨今天山东大学之前身。1902年,创办了山东师范馆。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新式教育在济南得到蓬勃发展,山东政法学堂、农林学堂、初级师范学堂、高等工业、商业、农业学堂等专业学校纷纷建立起来。新式学堂大幅地采用近代学校课程,也任用了不少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教师,使济南的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民国初年齐鲁大学的中外教师共聚一室备课
新式传媒在济南应运而生,1903年最早的官办《济南汇报》发行;其后,全国第一份通俗文体报纸——《白话报》在济南创刊;1904年济南第一座博物馆——广智院开放;1907年商务印书馆在济南设立分馆;1909年新山东省图书馆落成……
进入民国后,更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传媒对社会的重大影响,把报刊作为传播政治思想,针砭时弊的重要阵地。《新齐鲁公报》《大东日报》《山东时报》等近30余种报纸先后在济南创刊,推动着社会公众对时事的关注和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
可以说,近代济南伴随着教育体制趋向成熟和社会文化变革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心理的接纳、价值取向的转移,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必须的社会氛围。
(四)山东民众的“五四新觉醒”“一战”结束,中国名为战胜国却依然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巴黎和会上关于“山东问题”的交涉失败,具有切肤之痛的山东民众率先奋起,集会、请愿、抗议、通电等一系列抗争,成为全国反帝爱国运动的前奏。
4月20日,有数万人参加的山东国民请愿大会拉开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在济南南关演武厅广场召开的“山东国民请愿大会”,当时报道“城内外各街巷赴会场者,车马络绎,行人如蚁,途为之塞”。工人、学生、商人等各界代表30余人登台演说。大会分别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总统府、国务院等,明确表示“山东人民誓死抗争”。作为五四运动前全国最早的万人群众集会。北洋军阀政府收到济南召开国民请愿大会的消息后惊恐异常,急电巴黎和会代表对和约“未可轻于承认,宜再力争”。上海《时报》高度评价“鲁人之国民请愿大会,大有登高一呼风从云集之概”;北京《晨报》盛赞“当前千钧一发,正赖国人之督责抗争。设能举国一致,皆如山东人之热烈,众志成城,收效必大”,足见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推动和影响。
济南四二〇国民请愿大会(油画)
5月2日,3000多工人群众在济南北岗子举行山东劳动界收回青岛演说大会,山东工人在五四运动前夕就开始走上了政治斗争舞台。
5月7日,济南“山东国耻纪念大会”上,各界群众泣血陈词,省立一师学生张兴三讲到激愤处,破指血书“良心救国”四个大字。
5月7日“山东国耻纪念大会”上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张兴三当场咬破中指,血书“良心救国”四个大字。
5月29日,省立女师等多所女子学校的师生召开抵制日货大会。女师附小教师张惠贞,讲到个别奸商为一己私利,置民族利益于不顾,偷偷将国货商标贴在日货上继续出售时,悲愤地用剪刀剪破自己的手指,蘸血奋笔疾书“凭良心提倡国货,沥血诚泣告同胞”。披肝沥胆的爱国情力透纸背,“救国”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