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教育日农历时间(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时间)
今天是4月15日,
是我国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今晚八点CCTV-4《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的
《从历史看国家安全》
将从历史视角,
分析国家安全的深刻内涵与内在规律。
1
总体国家安全观
1944年是中国农历甲申年,伟大的抗日战争已处于胜利前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空前壮大,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却日益走向独裁和专制。这一年也是明朝覆亡300周年,郭沫若潜心撰写的着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回顾了李自成农民军建立大顺政权后骤然失败的历史过程,也揭示了明朝从兴盛走向衰亡的原因和教训。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考察调研时意味深长地指出,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让全党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可谓高瞻远瞩。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
明朝中叶是一个世界大转折、大变迁的时代。随着来自海上的倭患日益严重,明朝统治者不是主动迎击,反而强化了海禁,试图用关门自保的方式躲避祸患,这导致国家安全形势更加恶化。
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自诩“天朝上国”的清朝国门。中英《南京条约》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自此,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风雨飘摇的中华大地成为列强瓜分蚕食的猎物,国家安全几乎荡然无存。
王珊
《历史与国家安全》主编 研究员
回顾中华民族的恢宏历史,探寻历代王朝兴亡轨迹,分析其中背后蕴藏的国家安全内在规律,能够为我们今天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宝贵借鉴和深刻启迪。
2014年4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中国国家安全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总结中国历代兴衰成败、世界大国兴衰成败,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和境界。
2
中国公民孟晚舟安全返回祖国
2021年9月25日21时50分许,一架飞机在深圳宝安机场稳稳降落,机身上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舱门打开,着一袭红裙的孟晚舟向等候在这里的欢迎人群挥手致意。
孟晚舟
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 :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遭遇这样的困境,滞留异国他乡3年,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党、祖国还有人民的关爱与温暖。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过境转机时遭加方无端拘押。这是一起由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助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经过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和坚决斗争,2021年9月24日,孟晚舟在不认罪、不支付罚金的情况下离开加拿大,踏上返回祖国的归程。
袁鹏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秘书长
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国,充分说明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鲜明特点。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一个最显着的特征就是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
3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政治安全不牢固则会导致政权崩塌。唐朝的贞观、开元年间是公认的盛世,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足的国家。但唐朝中期之后开始走向衰落。唐朝之亡更大程度上表现为中央政权权力和权威的慢性衰颓。
罗援
军史专家
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是政治安全,制度安全和道路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的根本,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本固方可邦宁,这是历史上经验教训,在政治安全领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