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

admin 2022-05-20教育资讯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老一辈的思想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推崇的正是打击式的教育方式。可是过去的年代和现在不一样,那时没有本领是会饿死的,于是父母们只能用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来赌一把。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子女的要求不仅限于立足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全民目标,可是“棍棒式教育”却还是原封不动地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老一辈的思想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推崇的正是打击式的教育方式。可是过去的年代和现在不一样,那时没有本领是会饿死的,于是父母们只能用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来赌一把。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子女的要求不仅限于立足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全民目标,可是“棍棒式教育”却还是原封不动地流传了下来。

其实在封建社会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并不是出自父母对子女的,而是出自封建官职上级对下级的,下属不听话就得挨打,确实是理所应当,顺从绝对的权威就是正道,只是这种顺从制度逐渐演变成了家庭教育,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的约定俗成。

几百年后的今天社会需求不一样,“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可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人们依旧习惯采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导致人们有一个直接误解:把批评等同于打击。

也就是说父母为了让孩子不断进步,在孩子做的不错的时候,依旧选择打击孩子自信心、从来不愿意表扬他们。这种教育方式无形中成为摧毁孩子的利器

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进行了调查分析,那些经常被父母打击的孩子性格最容易出问题,这类孩子当中,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0%的孩子有“暴躁”等心理特征。打击式教育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自卑、低自尊。

进行打击式教育的父母无非两种,第一种自身能力不足,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我们称为控制型父母,第二种单纯以为为了孩子好,我们称为苛责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对优秀的渴求、自己的某些理想映射到孩子身上。自己年轻时完成不了的目标,潜意识里希望孩子代替自己去完成。

所以孩子的进步方向一旦没有迎合自己,就会选择指责、打击的教育方式,比如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拿着自己的绘画一等奖作品给妈妈看时,母亲却冷脸说:别搞这些没用的,认真把成绩搞上去,孩子只是想得到父母的赞美,却换来最终的自我怀疑。

控制性父母的孩子也会有两种极端的结果,第一种是在长期被控制下变得没有自我、唯唯诺诺,容易被别人左右,长大后谈对象容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找份工作也经常替同事和老板背锅,总而言之,就是活的特别卑微。

第二种更加严重,在长期被控制下出现逆反心理,选择自我伤害,心理学解释逆反心理为:“当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或威胁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动机状态。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宋倩为了高三女儿的前途,不惜辞去金牌教师的职位,一门心思辅导女儿学习,最终却换来女儿跳河的威胁,这就是通过自我伤害反抗父母的典型表现。

苛责型父母

苛责型父母自己的为人处事其实也是有问题的,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看到他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是消极的。

这种性格缺陷最终指向了自己的孩子——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

美国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一项研究得出结论:许多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中,只有不到20%的正面词汇,他们生怕夸奖了孩子就会让孩子狂妄自大,除了中国传统的谦虚文化之外,赞美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学问,能够恰当赞美别人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当中游刃有余,有赞美他人习惯的人,往往也是善于感激他人的人,这一切都和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有关。

所以,很多中国父母是心中有爱却不善言辞——不知如何夸奖,“宝贝真棒”在父母眼里是真诚的,在孩子眼里却成为了敷衍。

《创造101》中外形偏胖偏黑的王菊之所以能一路饱受争议,披荆斩棘的走过来,就在于母亲的那一句话:不论你是胖仍是瘦,肤色是白的还是黑的,你永远是妈妈心目中最美丽的女孩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