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5岁小孩厌学教育机构(杭州厌学孩子教育学校)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冯晓
15岁的思思(化名),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穿着黑色的卫衣,脚蹬一双黑色小短靴,斜跨一个大帆布包,浑身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当她出现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时,接诊的方妍彤医生觉得眼前一亮,可接下来妈妈的一番话却令她震惊。
“她从小多才多艺,喜欢绘画、摄影,可就是不爱学习。小学时成绩马马虎虎,到了初中竟成了垫底,还跟同学处不好关系,三番五次被老师批评把我们叫去学校。在家里搞恶作剧,把2岁的弟弟吓得不会说话。”妈妈边说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眼看着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开学了,她急着想知道如此有“个性”的女儿是不是出了心理问题?作为母亲又该怎样去帮助她?
视觉中国供图
母女俩在诊室上演“吐槽大会”
因受疫情影响,近来学生们都在家上网课,老师的授课、作业的批改订正等都通过网络完成。可思思就好像压根没这件事一样,每天还是懒觉睡睡、手机玩玩,几乎没听过一堂完整的课,更别提交作业了。老师已几次三番打电话来质问,可她就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依然我行我素。
思思的爸爸妈妈是开公司做生意的,平时工作太忙也没时间管她,基本上每次被老师约谈后回来骂一顿就算了事了。可疫情让他们有了大把时间在家管女儿,一天24小时大眼瞪小眼,以及各种威逼利诱,结果统统都不见效。妈妈都快绝望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到底该拿女儿怎么办?
“其实就是你们想不开,我说喜欢绘画和摄影,想考职高的美术专业,你们却说我是不求上进,还逼我去上那么多1对1的补习课,我真的已经很努力在学了,可就是学不进,你们再这么逼我,我迟早有一天会崩溃。”思思是个暴脾气的孩子,哪能容忍妈妈一边倒的讲述。
“你喜欢的东西我们并没有反对啊,你说你想买个好一点的相机,几万块钱我们也都给你买了,但不能因为兴趣影响了学习,作为一个学生,好好学习考出优异的成绩就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妈妈的反驳倒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反正我就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人。学校里同学孤立排挤我,说我整天就知道打扮不务正业,跟他们这些只知道死读书的人我不一般见识。老师貌似是要拉我一把,却老在同学面前批评我,动不动就叫家长,害得我很没面子。你们不是老说弟弟乖吗,拜托你们让他去认真学习好了,让我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吧。”或许是怨气真的在她心里积压太久了,思思说着竟声嘶力竭起来。
而一提到弟弟,妈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2年前,思思的弟弟出生,挺机灵的一个孩子,七八个月时就会叫“mama”,一岁半时会说三四个字的短句,说什么都懂,可之后语言功能竟倒退了,最后干脆不说话了,要什么东西只会用手指。家里人担心孩子是得了自闭症,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只要改善语言环境多陪孩子说话就好。
直到有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因落了东西折返回家去取,无意间撞见思思穿着黑衣服、披散着头发,扮鬼去吓唬已经睡觉的弟弟。那次,他们把思思痛揍了一顿,思思也承认自己已不止一次这样去吓唬弟弟,看到弟弟哭她就觉得很解气。之后,一家人才明白,为什么弟弟之前一看到姐姐就要躲甚至哭。
视觉中国供图
当家长希望与孩子兴趣诉求发生矛盾怎么办?
问诊在母女俩的相互吐槽、责备中进行,作为“听众”的方医生已然将她们的问题与诉求了解得差不多,于是,分别与思思和妈妈说了她作为“旁观者”的心里话。
“你喜欢绘画、摄影,并且有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这非常好,我给你点赞。但是,在面对爸爸妈妈不能理解你的时候,有点小情绪也很正常,但如果你能设法和他们好好交流沟通,而不是破罐子破摔,跟他们对着干,甚至去拿无辜的弟弟出气,也许事情不至于变得这么糟糕。爸爸妈妈都是最爱你的人,他们都盼着你好,只是在兴趣和学习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大家没有达成一致,建议你们一起开家庭会议好好协商解决。”她语重心长地先跟思思说。
然后又略带批评的跟妈妈说:“首先,你们动则打骂的管教方式是不对的,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渴望成为成人角色,希望得到尊重,要求独立,作为父母的应给予包容,跟他们平等对话,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其次,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的未来并非只有做学问一条路,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特点、兴趣进行职业规划,接纳并欣赏孩子的选择也未必是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