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科学本质是什么(学前科学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admin 2022-05-20教育资讯
【智慧】回归儿童生活: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本质来自胡华品质课程课程的价值诉求决定着课程的内容与课程实施的基本特性。生活化课程的核心是通过还原儿童本真的生活,帮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层面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生活化课程引导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的秩序感,

  总之,生活化课程不需要孩子们重复我们知道的知识,而是运用恰当的方式保留原本即属于他们的丰富思想与情感、创造性的大脑以及开放和建设性的心态。《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作者之一,瑞吉欧学前教育经验资深研究者美国乔治·福门博士说:“最佳的时刻是简单细小的寻常时刻,而不是那些庞大复杂的时刻。事实上,一旦你停下来去对一个寻常时刻进行反思,你对儿童真相的发现和获得,要比你去研究许多个突出时刻多得多。”教师们记录与倾听儿童的心声就是从深刻理解每一个寻常时刻开始的,那些匆匆而过并不突出的寻常时刻蕴含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潜在教育契机。生活化课程主题的选择是从个体经验中最朴素的一些好奇开始的,用文化作为解读生命的钥匙,这些从非结构化的日常生活中衍生出来的课程必将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意义深远的积极影响。


  从生活化课程背后的哲学思考来看,生活化课程绝不仅是回归生活那么简单,笔者认为,只有回到民族文化的哲学体系里去,才能将生活、儿童与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看到儿童,看到游戏,看到文化,才是课程探索应坚持的方向。这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到底在哪里?儿童教育从来都和自己的文化有关,学前儿童的课程不是成人知识的系统输出,而是一种在生活情景下,儿童通过活动可感知、可体验的适合儿童的文化过程,儿童学习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个体文化化的过程。中国的哲学一直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与话语体系,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教育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知识,而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中国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一直都在学习西方。我们想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儿童发展的、有中国文化根基的课程体系,实现这一切,要求教育者必须回归自然与传统。笔者认为,只有打上中国文化印记的课程,才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本土化课程。

  最后,在生活化课程的实践中,我们也在一直进行着这样几个方面的思考:第一,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具有历史感,对儿童来说,精神既是先验的,也是内在精神的渴求与需要。这套课程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脉络,也有着很强的内生力。课程的立意和主题都是文化、科学、艺术、哲学这些人类最美好的东西,这些追求和儿童本性中的追求高度契合,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运用游戏方式追寻精神家园的过程。第二,课程的主题要有文化性,文化与教育看似有很多外显形态,容易被人随意拼搭,但内里却有文化选择性的价值区分。真正的教育还是要把住文化内里的那条线。儿童教育就是要在历史文化和儿童文化之间寻找到那把钥匙。第三,课程的表现方式要有联结感,所有的课程学习如果没有和他人、和自然、和自我建立联结感,课程是没有意义的。第四,课程的实施要具有可操作性,生活化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使表现为外在文本的理想课程变为儿童内在的经验课程,生活化课程通过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让儿童在学习中实现身、心、灵的共舞。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