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学习观ppt(学前教育学教育观)
我们在花草园的时间特别短,还不到3个小时。但在那里,我看到了一种理想化的幼儿园生活状态,无论是这个幼儿园中的孩子还是幼儿园中的老师,都非常让人羡慕。孩子的生活和课程生成了各种素材,填满了花草园的角角落落。当书本中的教师形象立体起来时,我们从她们的笑容中读到一种淡然的状态,拥有教育哲学观的教师们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状态背后的理念,正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而这趟实地考察让我对书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
阅读
书稿的阅读过程,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冒险。你需要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抛除一切杂念。第一遍,你也许无法读懂,第二遍,你似懂非懂。但沉下心来,你会发现,其呈现的教育哲学观是有缜密逻辑的。
它提出了幼儿教师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展现了布鲁纳的“庶民教育理论”的启示,并由此生发了独一无二的“生活化课程”,花草园成为这一实践的实验基地,也成为了理论生发的沃土。“幼儿教师哲学观”这个宽泛的主题被细化为几个子主题:幼儿教师对职业的看法、幼儿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幼儿教师对儿童的理解、幼儿教师对自身身份的理解,胡华老师将它掰开了、揉碎了,展现了哲学观形成的原理、原因和其意义。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个篇章八位花草园教师的自述,她们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体现着对职业的热爱,也让我们看到每一位幼儿教师的成长都非常不易。这本书的理论思考和感性故事,巧妙地从两种维度证明了,拥有教育哲学观的重要性和它的实践意义。
完善
在读完八位教师们的教育叙事后,我总感觉意犹未尽,仿佛缺了些什么,可能缺少一种总结,缺少一种呐喊,缺少一种让人更有共鸣的东西。在我们的建议之下,胡华老师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打磨了一篇后记《我的教育信条》。可以说,这篇后记完全可以成为这本书的观点概览,甚至可以自成一章。阅读完后记之后,你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对整本书会有一种更深入也更透彻的认识。它将书本朦胧又迷雾般的美感,清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其中的每一句观点,都可以成为幼儿教师工作的箴言。
打磨
这本书稿从前期的沟通到后期打磨,从拿到书稿到最终出版,前后经历了将近2年的时间。书稿刚成稿,就经历了疫情,但这段时间,给了胡华老师和她的教师团队更多的时间, 深入地探讨,仔细地研究。2020年6月,老师们就开始以“读书会”的形式一起阅读这本还未“成型”的书,老师们的对谈记录和精彩表达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用在了书里,孩子们的独特看法也让这本书拥有了宝贵的儿童视角。
王悦溪、6岁,女;李瑾忻,6岁,女
除此之外,书中配了很多儿童插画,孩子们的创作为书本的美观增色不少。书中的小装饰利用了很多儿童画质感的线条,希望用笨拙又简单的绘画,勾勒出一种朴实的美感。
关于本书的双色,我们和花草园的老师还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幼儿园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具有中国韵味的红色:牙绯、胭脂虫、石榴裙、棠梨、鞓红,最终选择了“鞓红”,这个有些温暖但不是特别艳丽的红色,希望能让这本书体现独有的中国韵味。
关于双色的配色,让编辑得以知晓颜色原来有这么美的名字
热爱
这本书关于教师哲学观的表述十分亮眼,可以称为业界第一本以幼儿教师为对象,以叙事研究为方法的研究型著作。她传递了一种新的教育哲学观,那就是幼儿教师自己首先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职业生态环境,才能真正走入儿童世界。只有对自己的生活抱有热情,才能对儿童抱有真挚的热爱。
胡华老师的这本书,有助于引发大家对于幼儿教师的新思考,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幼儿教师?——一位有教育观、有哲学观的幼儿教师,这才是通向幼儿教师幸福的之路。这一观点,引领了教育哲学观的理论高度,对幼儿教师和幼教领域,都是极具启发意义的。
胡华老师让花草园的人、事、物都充满了幸福感与价值感。如果说花草园是孩子们的乐园,那么它也是每一个“心中住着孩子”的幼教人的家园。可以说,这本书揭秘了花草园教师工作幸福感的来源,是饱受专业成长困境的幼儿教师们打开职业生涯幸福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