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头宝怎么教育()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学龄前的这段期间,他们最需要学会的除了要照顾自己之外,还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
对于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孩子在家里和到了集体环境中过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上幼儿园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够适应与别人在一起的生活。
虽然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除了家庭之外,更多的是要学会如何在社会中生活。所以从小教会孩子与他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家长来说,孩子是自己的心头宝但是在集体环境中,他们也是众多同龄人中普通的一员。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这其中就必须要有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奉献,而不是总想着自己斤斤计较。
1.生活环境影响
孩子从小是照着父母的言行成长的,可以说父母的言行和生活环境能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
身为家长自己就缺乏谦让意识,是无法教会孩子学会谦让的,并且他们会从先模仿家长的行为再到影响自己的观念,逐步建立起自私自利的性格。
2.过度溺爱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都是最好的,家长也想要通过物质来让孩子感觉到爱,于是被过度溺爱的孩子越来越多,不管是不是独生子女,都会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
过度的呵护和关爱极容易造成孩子养成自私专横霸道的性格,孩子在家里往往是唯我独尊,不懂得关心和谦让。
年幼的孩子很容易把已有的经验,转移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所以上了幼儿园之后自私的特征也会同样展现在对待同伴的表现上,在家里被溺爱的孩子往往很难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技能。
3.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阶段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十分明显,他们的关注集中在自我感受和需要身上,尤其是四岁的孩子有了关于自己拥有物的最初认识。
他们未必知道拥有是什么,只知道东西是自己的,拿给别人就会失去,所以当家长要求孩子与别人分享玩具的时候,孩子往往是难以接受的。
如果家长能让孩子知道分享并不会让自己失去什么,反而能够得到对方的喜爱和支持,这样他们对玩具的占有欲就不会太强烈。
谦让不是一个人天生就能具有的品质,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通过经验被培养出来的。
1.学会谦让
与他人共处的基础就是先学会谦让,这不仅是美德,更是一种情商高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学会谦让能够更好地为他人着想,从而达成合作。
竞争不是抢夺,而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展示。要让孩子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谦和善良的人才能获得大家的尊重。才会具有竞争的实力。
家长不要认为竞争激烈的社会,凡事都需要争抢才能成功,不然就会“吃亏”失去发展的机会。
2.谦让不等于委屈自己
优秀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谦让不等于懦弱,孩子如果懂得谦让家长应该高兴而不是担忧,如果仅仅考虑到当前的利益,显然谦让从表面看起来是“吃亏”的。从这个角度家长心存担忧也是正常的。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谦让行为拥有积极的意义,当孩子因为谦让而吃了“眼前亏”的时候,家长先不要急着否定他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看到谦让的深远意义和价值。
谦让的品质终究会让一个人从中受益。因为谦让的人往往胸怀比较宽广,不会斤斤计较,不会纠结于眼前的利益,从而更容易赢得朋友的支持。
但是提醒家长不能因为谦让有好处,就处处强迫孩子在不愿意的情况下谦让。如果孩子不懂得礼让别人的价值而被家长强迫着谦让,很可能会让孩子讨厌谦让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孩子将来主动自觉地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