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劳动教育总结800字(劳动教育总结报告800字)
本文字数约:3959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爱劳动的孩子更独立,甚至成绩更好
02、学会劳动的背后是优秀的个人能力
03、趁机改善亲子关系的好机会
再过几个月,全国的中小学生恐怕要掀起一股“劳动热潮”了!
最近,教育部郑重宣布,要在小学、初中阶段设置独立的“劳动课”,还发布了详细的课程标准。
比如1、2年级要会洗菜、种植物;
3、4年级要会蒸馒头、养家禽;
5、6年级要会做菜、炖汤;
到了初中,就得学会独立做一顿饭了。
除此之外,还有家用电器的使用与维护、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劳动教程。
可以说,这次教育部的发文是非常认真、细致了,这一下子冲上了各平台热搜。
对于我这个70后来说,“劳动课”这3个字简直是一波“回忆杀”!
在我们读书那个年代,每个月、甚至每周都有劳动课,去农田里干活,去挑沙担石,跟着老师做各种用具……说是上课,其实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还学了不少手艺,想起来都开心。
所以很多70后,80后网友大呼,这是劳动课的回归!是时候给现在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的城市孩子,结结实实地来点劳动教育了!
确实,从教育局和国家层面来看,对劳动课的重视是意义重大的,既有助于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提高劳动和自理能力,也进一步防止孩子因过重的学业、过度的“内卷”形成心身伤害。
国家教育部对劳动课的重视,还有之前对于体育分数比例的提高,都是“双减”政策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素质教育的完善。
但有的网友和父母持有不同意见:
劳动课的初衷听起来很好,但最后会不会流于形式,大多由父母包办、代办?那不是变味了吗?
还有部分父母觉得这个课程没多大必要,“孩子搞好学习就行了,这些事长大后自然就会,现在何必花那么多时间?”“不会做饭可以点外卖,不会洗衣服有洗衣机,为什么非得要求孩子会这些?”
这部分父母很可能特别看重学习成绩,恨不得孩子有更多精力、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考试成绩。
如果父母这样想的话,恐怕是没能从更深层次看到劳动课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其实,提高孩子的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这只是表面的作用,从科学精神心理学来说,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独立、保持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
而且,劳动课用得好,还可以促进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甚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为什么这么说呢?
01、爱劳动的孩子更独立,甚至成绩更好
第一,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必要时可以应急,甚至保命;更重要的是,这是个人独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基础的部分。
听说,上海这一波疫情和超长居家隔离,逼得很多不会做饭、做家务的年轻人纷纷现形:
明明锅碗瓢盆和食材都有,但不会做,只能吃泡面;
切个菜被划伤,炒个菜被烫伤,还不懂得紧急处理伤口……
所以很多生活自理能力平时不一定用得上,但得会;遇到紧急情况就不会慌张、手忙脚乱,这就是老祖宗说的“技多不压身”。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照顾好自己,并知道自己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个人独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经常强调,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或成功,必须做到多方面的独立,包括生活自理、思想、心理、人格和经济的独立,尤其是现代的女性。
而生活自理就是最基础的独立能力,也是最适合从小就开始培养的能力。如果这一步基础没有打好,孩子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主动意识较差,后续的思想、心理、人格和经济等方面,就很可能难以独立。
总而言之,生活自理能力不但在实际上很有必要,在孩子的人格健全和心身健康上,也有必要。
第二,劳动是孩子放松大脑的重要途径,“劳”“学”结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很多家长觉得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那就该拿出最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但他们忽视了一点,狭义上的课本学习属于脑力劳动,也就是大脑皮层长时间地、高度地兴奋,时间长了就容易累,也就是诉说的“用脑过度”,学习效率反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