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家庭教育陪伴最重要图片(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图片)

admin 2022-05-20教育资讯209
“双减”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双减”落地后,家庭教育变成了重中之重;父母一定要有更强大的内心,为孩子夯实基础,做好这三个关键:陪伴、阅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到校时间、作业布置到课后看管、网络游戏限制,一系列新政策的落地给今后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校外生活勾勒出不一样的轨

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过:语文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将来至少有15%的考生做不完试卷。而这15%的考生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不阅读。

近几年的中高考不断改革,相信不少人已发现其难度越来越大。

一套高中期末试卷,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都有大段的阅读材料;

一份中高考语文试卷,有大量的文字,几乎80%的文字都是阅读材料。

再看看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就知道不重视阅读的孩子输得有多惨。

不爱阅读,阅读量少的孩子,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懂,更别说找准立意,写出好作文。

高考语文命题最明显的变化是考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读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

所有科目都考察阅读水平,“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不是口号,小学不阅读,中高考会很吃亏。

一个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是:语文已经成为“拉分王”,阅读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教育专家认为,不同学龄期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阅读量要求。

一至二年级,每年起码读100万字;

三至四年级,每年起码读200万字;

五至六年级,每年起码读300万字。

先有阅读,再有学习,然后才会有成绩。

网上曾有一份学霸的问卷调查:平时除了学习喜欢做什么?

65%喜欢运动,75%喜欢音乐,而爱好阅读的占到了80%。

学霸的背后,阅读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2013年时语文曾考了148分的北京考生孙婧妍,让人印象深刻。

孙婧妍从小就喜欢看书,经常读经典名著,哲学、历史也会涉猎,即使高三学习再紧张,她每天还是会抽出一个小时来看书。

学霸大多保持着阅读的好习惯,把阅读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小学阶段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一定不要错过。人民日报曾发文:《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如果孩子只学习教科书,只应付做作业,那么他对世界的了解仅限于方寸之地,他所吸收的知识也仅限于课本知识。

通过海量阅读,涉猎百科,博览群书,孩子的智慧才能不断成长,最终成为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

白岩松有句话说得特别好:“阅读,让我没有变成自己讨厌的人。”

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信、理性、平和、乐观?

“除了读书,别无他法”。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四个好方法。家长们可以进行参考,让自己家的宝贝从电子产品走向书本。

1、以身作则,亲子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做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做好孩子的表率。放下手机,跟着孩子一起拿起书本来,和孩子一起阅读,或是读书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心得。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想让孩子爱阅读,环境很重要。当孩子从小浸润在书香氛围中,他自然而然会将阅读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下去。家长可以在家中建立属于孩子的阅读区,让孩子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区域内不受干扰地读书,也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参加阅读活动。

3、保持固定的阅读时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想要让他爱上阅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来让孩子习惯阅读。有教授说过,孩子阅读每天应不少于半个小时。这个时间千万不要轻易被手机、玩具等替换,一定要坚持每天至少阅读半个小时。

4、为孩子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

好奇心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好奇心,要允许孩子提问,并和孩子一起去发现问题,激发孩子动脑经的积极性。在孩子阅读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引导孩子来讲或是表现故事,当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表扬后,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家长要引导孩子爱上阅读,但不要急功近利,要静待花来。


三、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学习成绩,还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与生活。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