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陪伴最重要图片(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图片)
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过:语文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将来至少有15%的考生做不完试卷。而这15%的考生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不阅读。
近几年的中高考不断改革,相信不少人已发现其难度越来越大。
一套高中期末试卷,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都有大段的阅读材料;
一份中高考语文试卷,有大量的文字,几乎80%的文字都是阅读材料。
再看看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就知道不重视阅读的孩子输得有多惨。
不爱阅读,阅读量少的孩子,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懂,更别说找准立意,写出好作文。
高考语文命题最明显的变化是考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读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
所有科目都考察阅读水平,“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不是口号,小学不阅读,中高考会很吃亏。
一个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是:语文已经成为“拉分王”,阅读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教育专家认为,不同学龄期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阅读量要求。
一至二年级,每年起码读100万字;
三至四年级,每年起码读200万字;
五至六年级,每年起码读300万字。
先有阅读,再有学习,然后才会有成绩。
网上曾有一份学霸的问卷调查:平时除了学习喜欢做什么?
65%喜欢运动,75%喜欢音乐,而爱好阅读的占到了80%。

学霸的背后,阅读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2013年时语文曾考了148分的北京考生孙婧妍,让人印象深刻。
孙婧妍从小就喜欢看书,经常读经典名著,哲学、历史也会涉猎,即使高三学习再紧张,她每天还是会抽出一个小时来看书。
学霸大多保持着阅读的好习惯,把阅读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小学阶段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一定不要错过。人民日报曾发文:《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如果孩子只学习教科书,只应付做作业,那么他对世界的了解仅限于方寸之地,他所吸收的知识也仅限于课本知识。
通过海量阅读,涉猎百科,博览群书,孩子的智慧才能不断成长,最终成为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
白岩松有句话说得特别好:“阅读,让我没有变成自己讨厌的人。”
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信、理性、平和、乐观?
“除了读书,别无他法”。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四个好方法。家长们可以进行参考,让自己家的宝贝从电子产品走向书本。
1、以身作则,亲子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做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做好孩子的表率。放下手机,跟着孩子一起拿起书本来,和孩子一起阅读,或是读书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心得。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想让孩子爱阅读,环境很重要。当孩子从小浸润在书香氛围中,他自然而然会将阅读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下去。家长可以在家中建立属于孩子的阅读区,让孩子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区域内不受干扰地读书,也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参加阅读活动。
3、保持固定的阅读时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想要让他爱上阅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来让孩子习惯阅读。有教授说过,孩子阅读每天应不少于半个小时。这个时间千万不要轻易被手机、玩具等替换,一定要坚持每天至少阅读半个小时。
4、为孩子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
好奇心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好奇心,要允许孩子提问,并和孩子一起去发现问题,激发孩子动脑经的积极性。在孩子阅读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引导孩子来讲或是表现故事,当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表扬后,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家长要引导孩子爱上阅读,但不要急功近利,要静待花来。

三、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学习成绩,还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