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工作要点心得体会(教育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既是对2021年我国全年工作准确、全面、细致的总结,同时又对2022年的全年工作任务有一个清晰而又明确的规划。李克强总理分九个层面深入而又翔实的阐述了今年的工作总任务。下面我就政府报告中提及的三个领域来谈谈自己学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心得和感悟。
一是大力发展文艺事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倡“繁荣出版、广播影视、文学意识、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笔者就自身专业出发,深切地感受到新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精神生活”的丰富性。比如,过年全家看电影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新的年俗”。今年春节档人们纷纷走进影院观看抗美援朝战争片《长津湖之水门桥》,人们不禁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奋战、顽强拼搏、不惧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折服,更让人们从艺术的高度感知到一种内在精神的震撼。当伍千里与伍万里兄弟以冰雕之姿相互依偎,而伍万里又在冰与火的淬炼中重生时,我们仿佛受到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历史需要铭记,正因为有“长津湖”系列中伍千里和伍万里这样的平民子弟作为群像的一员,才让我们真正感知到国家不是遥远的概念,历史就在我们身旁。每一个平凡的个体就是“国家的一部分”,每一普通人的记忆才能汇聚成一幅磅礴的时代画像。当然,春节档还有另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狙击手》,这部电影则是从一个大的战争机器内部出发,从一个小的群体中窥视战争的残酷性,在一种对抗性极强、隐蔽性极强的战场中为人们呈现一种视觉奇观。该作品试图从影像呈现的方式上以一种“以小见大”的艺术笔法刻画出抗美援朝战场上狙击手这个独特的群体和兵种,也进一步将我人民子弟兵在装备落后、条件艰苦的背景下赢得这场正义之战的不易与艰难刻画地更加深刻、生动而又逼真传神。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文艺作品,人们才能得以形成社会议题、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需要大力产出这样的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们需要用自己的价值之笔写出“人民的心声”,正如作家梁晓声的作品《人世间》那样始终将“镜头”对准底层民众,只有这样才能发出底层人民的真实呐喊,这样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形成时代的同频共振。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也是政府报告中提及的关于文化保护议题的重要一方面。近年来,“非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同样从笔者专业出发,“以传播促传承”无疑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方式。诚然,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和纪录片创作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用影像呈现“非遗”这一重要议题,有些也已经产生了现象级的“轰动效应”。以《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国宝档案》为例,前者甚至让“故宫”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IP,而后者更是让我们对“国宝”有了更深刻地认识。通过影像,我们一改从前对故宫认识的刻板印象;通过影像,我们从讲述的视角更加拉近与自身文化的距离,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氤氲在源远流长而又深广延绵的文化血脉中。无论是前述提到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宝档案》还是《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六百年》《天宫苏作》《璀璨薪火》等一系列影视作品,他们都在试图以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向人们呈现出一个更为生动、鲜活而颇具现代张力的“非遗文化”。以笔者观之,只有让“非遗”走近人们的视野,才是让其“走进”人们心中的最好方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只有不断传播“非遗”艺术的多重面向,才能真正让其得以传承,才能真正让“非遗”走进更多普通民众的生活,这样才能让“非遗”焕发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力。
三是教育。教育是百年大计。毋庸置疑,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教育也是为国家培育后备人才的主要途径。总理在政府报告中谈到“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话题时认为,应该“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笔者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性的话题。去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通过教育的方式实现“智力脱贫”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才能聚合内生动力。只有通过高水平的教育,尤其是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支持,才能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赢得更多主动权,形成更大的智力优势,形成稳定的人才梯队,为脱贫的后续发展提供更稳定的人才资源。当然,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结构失衡问题,应该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针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还应该继续大力推动“双减”工作,持续稳固去年“双减”政策的成果,把责任压实,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习负担作为工作的重点,真正为国家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形成梯队有序、结构优良的人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