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徐海东简介(杨海东简介)

趣找知识 2023-04-03作文素材
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这样评价徐海东:“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

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这样评价徐海东:“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徐海东大名鼎鼎的原因在于打仗厉害,不论日本军队还是国民党,碰到他必定会被打得落花流水。至于神秘嘛,大概是因为他只管埋头打仗,不喜欢抛头露面,外界对这位常胜将军了解甚少的缘故。

1955年初,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毛泽东亲自点名徐海东,说他是立过大功的人,他被评为开国第二大将,排名仅在粟裕之下。

>徐海东简介(杨海东简介)

徐海东为此感到心中不安。到了抗日战争后期,他因为重伤的缘故,将近10年没能在一线抗战,正巧周恩来到大连探望他,徐海东赶忙对周恩来说:“总理,我长期养病,为党工作太少了,授我大将太高,我受之有愧啊!”

周恩来握着这位爱将的手:“海东同志,授你大将军衔,不高也不低,恰当!”

徐海东之所以被毛泽东称为是立过大功的人,离不开他的5点贡献。

一、打仗勇猛,张学良、杨虎城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徐海东祖上都是穷窑匠出身,他是父母的第9个孩子,从小连个名字都没有。一位邻居给他起了个“臭豆腐”的诨名,意思是这个孩子虽然不受欢迎,但小脸蛋长得挺喜庆,还是蛮招人喜欢的。

后来,这个绰号多次被蒋介石提及,又很快传到了美国人的耳朵里。

抗美援朝时,美军39辆重型坦冲到39军阵地,结果全军覆没。美国人从没经历过如此败绩,仔细一调查,发现39军正是徐海东的旧部,于是在调查报告上特意在39军后面注明“臭豆腐部队”。

穷孩子出身的徐海东,18岁以前没吃过一顿饱饭,后来,在同乡友人的带动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徐海东在被称为“铁军”的第四军中当代理排长。他第一次参加战斗,就以一个排的兵力消灭了敌人四个连。因为作战勇猛、战术灵活,不论多险恶的战斗,徐海东都能打赢,因此又得了个“徐老虎”的称谓。

“西安事变”的两大领头人物张学良和杨虎城,全都惨败在徐海东的手里。

1934年1月,张学良被蒋介石任命为“鄂豫皖苏区剿匪副总司令”,手下统领30万的军队,装备一水的德国货。当时,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装备极其落后,总人数连3000人都不够。

没成想,第一次交手,徐海东就歼灭了张学良一个旅,打伤打死3800多人。没面子的张学良率领30万大军一路追着徐海东,从何家冲打到陕北。在10个月的时间里,双方交手500余次,最多一天就能打4、5仗,徐海东累得站着都能睡着。

到了1935年,张学良被徐海东消灭了3个师,这下他算是彻底服气了。

2000年,在张学良诞辰100周年时,徐海东的女儿徐红前去夏威夷拜访张学良,张学良的亲属一再叮嘱她,不要详细提及徐海东和他的过往,以免张学良情绪会剧烈波动。

不料,张学良听闻徐红是徐海东的女儿后,立刻准确地指出她是15军团红25军军长徐海东的女儿。这位百岁老人对徐海东丝毫没有厌恶的情绪,反而崇敬有加,原本20分钟的见面,被他足足延迟到1小时45分钟。

张学良的惨败给了蒋介石极大的震动,他再也不敢小瞧这支3000人的队伍了。蒋介石命令东北军王以哲的部队由河南开到陕北,再加上杨虎城的西北军,共计30个兵团,限时3个月,要将红25军彻底剿灭。

徐海东面对重兵,提出了“先疲后打”、“敌动我不动”的战略,拖着敌人兜圈子,专拣薄弱的地方突破,哪一路敌军耐不住性子冒进,就消灭哪一路。

在这种策略的指引下,徐海东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杨虎城的军队在崇山峻岭间辗转了几十天,精锐部队警备第一旅被全歼,黄埔军校毕业的少将旅长唐嗣桐被活捉,这一仗可把杨虎城打怕了。

杨虎城

西安事变时,国民党内的亲日派打着“讨伐叛逆”的旗号,调动大批军队向西安进逼,企图扩大内战。为了保护西安城,张学良和杨虎城都强烈请求派徐海东来协同作战。张学良说:“我谁都不要,就要你们的徐老虎。”杨虎城说:“只要他来,我把部队都交给他指挥。”

杨虎城还风趣地对徐海东说:“哎呀,你就是徐海东啊,咱们早合作就好了,要知今日三位一体打日本,你不把我的警备旅消灭该有多好!”

由于徐海东能征善战,蒋介石打一仗败一仗。他很气恼,愤愤不平地骂道:徐海东就跟他的名字"臭豆腐"一样,粘了就甩不了。

右二徐海东

二、坚决反对分裂,为了党中央顺利到达陕北可以连命都不要

徐海东特别重视党内团结,认为团结是生路,分歧是死路,一心一意拥护毛主席的领导。

1935年,在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进行艰苦的长征之际,徐海东想与党中央取得直接联系,他利用交通员提供的“甲乙两组密码呼号”,两次呼叫中央,却遗憾联系未果。

直至收到中央的4份文件,徐海东才得知,中央红军已和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他凭借卓越的战略眼光意识到,陕甘地区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行动方向,自己必须配合队伍的北上。

先前,徐海东带领二十五军打出秦岭,直逼西安,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现在为了配合主力,他决定离开陕西再度南征,以牵制敌人,为大部队赢得喘息时间。

离开时,徐海东紧紧握着拳头说:“就是我们这3000多人都牺牲,也要到党中央的身旁去!”

左二

1935年7月16日,徐海东等率领红二十五军从沣峪口出发,再次踏上了长征的征程。与第一次长征不同,此次转战,红二十五军具有明确的意图,那就是调国民党部队主力南下,寻找时机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

红二十五军的行动,就像朝着蒋介石部队的肚子上来了一刀,切断了首尾呼应,蒋介石忙调兵对二十五军进行阻截。

徐海东的部队在陇东高原上牵制敌人达17天之久,使国民党军队始终摸不透他的意图。待到时机成熟,徐海东为避免陷入被动,与刘志丹部会合,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部队。为各路红军会师陕北、将革命大本营移至陕北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共产国际盛赞徐海东这一行动:“就好像做毛泽东部队的先锋一样,帮助毛泽东部队打开通往陕北的途径”。

到达陕北后,红二十五军加入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下行动。为加强红十五军团的干部队伍,中央派来了一大批中高级干部。徐海东坚决支持中央决定,可一些老同志对自己没能提拔表示了强烈不满。

徐海东亲自做这些干部的工作:“千万不要闹分裂,否则就是对中国革命的犯罪。”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张国焘依然想着分裂红军,自己带领队伍南下。徐海东的二十五军原属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后来单独一路进行了长征。由于这段特殊经历,毛泽东派徐海东去做张国焘的工作。

张国焘在晚年回忆录里提及了二人的谈话内容。一向恃才傲物的他,却对“土老帽”出身的徐海东相当欣赏:“他特别重视党内团结,恳切希望我能到保安去与毛等握手言欢……徐海东这个朴实军人所说的这些话,显然是真情的流露,不仅可以信任,而且令人感动……”

张国焘毛泽东

毛泽东夸赞徐海东:“你与张国焘有本质的不同,你拥护中央,张国焘反对中央;你要群众,张国焘不要群众。”

三、借给毛泽东5000元钱,被毛泽东记了一辈子

毛泽东一生总共借过3次钱。为了帮助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他请求章士钊帮助筹集款项,还有一次毛泽东被敌人捉住,借钱贿赂士兵脱险,第三次就是向徐海东开口借钱。

当时,毛泽东率领军队刚刚到达陕北,已经是初冬的季节,士兵们还穿着破破烂烂的单衣,食品供应严重不足,大部队眼看着撑不过这个冬天。

徐海东为了迎接毛泽东的到来,特意去找他的后勤部队—国民党打了一仗,获得了不少的物资,但终究只能解决几天的温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右一

一天傍晚,徐海东刚从连队回到军团部,值班参谋向他报告“来了一位中央红军的首长,等你好一会儿了。”

徐海东一看,原来是中央红军负责后勤的名将杨至成。谈了没一会,杨至成面带难色地掏出张条子,上面是毛泽东的亲笔签名,写着要向徐海东借2500元钱。

徐海东一时愣在那里。杨至成以为徐海东不愿意借,匆匆忙忙就走了。其实,徐海东是在埋怨自己的粗心大意,他压根没考虑到中央的困难,若不是缺吃少穿,毛主席绝不会写条子向下级借钱啊。

想到这里,他立刻把经理部部长查国祯找来,问他手头还有多少钱。当得知还剩7000元的时候,徐海东果断决定,送给中央5000元。

第二天,杨至成收到钱十分高兴,这个冬天,中央红军总算好过多了。

可千万别小瞧这5000元钱,当时红军的制度是自给自足,哪个部队的钱财,完全归哪个部队使用。大家都拼命想给自己挣点家底,如同《亮剑》里的李云龙一般,只有徐海东,宁可自己受穷,也要支援中央,这等胸襟气度实在令人叹服。

他的义气举动感动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许多年之后,毛泽东还说:“那时候,多亏了那5000元钱啊!”

四、打仗有瘾,做官没瘾

1931年的春季,正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紧张进行的时候。在一次战斗中,徐海东受了重伤,休养一个多月后没等身体痊愈便急着归队。

因为战事紧张,他原先率领的38团已经有了新的团长,政委也不缺,只差一名副团长。师部对徐海东的安置颇费心思,决定让他好好养伤等待分配。

徐海东却无所谓地说:“我去当副团长好了。”

师部政委很吃惊,几乎没有人可以接受自己从主官降到副职的落差,但徐海东则不以为然:“团长、副团长不是一样领兵打仗吗?再说,我们闹革命又不是争官当。”

1934年11月16日,徐海东和整编后的红二十五军离开了大别山区,踏上了漫漫长征之路。在出征前,因为中央派来的程子华还没有合适的职务,徐海东就主动向省委提出请求,请程子华当军长,自己当副军长就好了。

同志们对此议论纷纷,省委书记徐宝珊专程前来安慰徐海东,徐海东笑着说:“我这人打仗有瘾,走路也有瘾,以前喝酒也有瘾,就是没有官瘾。干什么不是为了革命呢?想一想以前我还是个窑花子呢!”

这番话令徐宝珊大为感动。

徐海东打仗10余年,先后9次负重伤,全身共有17个窟窿,其中有8颗子弹穿身而过,有一颗从他的耳朵穿出,造成他终身性的耳聋。

1939年,在延安养病的徐海东说什么也待不住了,屡屡向毛泽东请求上一线。这员虎将得到了大家的疯抢,刘少奇想要徐海东去新四军,邓小平想让徐海东跟随自己转战华北,经过中央决定,派徐海东同刘少奇去华中。

可是徐海东的身体已经透支到了极限,他有严重的肺病,在一次会议上咳血到昏厥。一向要强的他,却成了终日卧床的老病号。由于部队常转移,就请木匠给他做了一个专用的大担架,他吃饭、睡觉、议事都离不开这副担架。

不能带兵打仗,却要许多人陪着,徐海东心里烦闷极了。皖南事变后,当他得知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牺牲后,大口大口地吐血后昏迷过去。

醒来后,徐海东一心要报仇雪恨。他在担架上翻滚,叫嚷,几次死去活来,谁的劝说都没有效果,病又一天天加重了。

毛泽东特地发来一封200多字的电报安慰他,文末8个字是:“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徐海东将这封电报读了好几遍,最终体会到领导们的良苦用心。

尽管有将近10年的时间未能在一线杀敌,但中央没有忘记他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立刻派陈毅前去大连探望他。周恩来更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连续3次专程看望徐海东。

1956年9月,徐海东身体稍好一些,每天能下床三四个小时,就开始投身工作之中。

建国后资金短缺,徐海东为了不给国家增添负担,还穿着十几年前的旧军装,就连以朴素著称的周恩来都看不过去眼,对他的妻子周东屏说:“可不能把我们的猛将军打扮成叫花子嘛。”

这位战功赫赫却平易近人的大将,无论工作还是人品,都毫无瑕疵。我们党的领导人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毛泽东称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邓小平说他“对党是一颗红心”。

这是一位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人。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