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淮阴侯(淮阴侯列传)

趣找知识 2023-04-12作文素材
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结尾处说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但仅仅是这样吗?韩信的死只是他太过于居功自傲,而不够谦恭退让

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结尾处说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但仅仅是这样吗?韩信的死只是他太过于居功自傲,而不够谦恭退让造成的吗?依笔者之拙见,韩信之死主要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但最主要是汉王刘邦的忌惮以及韩信自己太过忠心酿成的。

韩信在归顺汉王刘邦之前,曾追随过项梁和项羽,后来因为在军中得不到重用,多次献计皆得不到采纳,只好另寻“伯乐”。刘邦是韩信要追随的第三位君主,也是最后一位。尽管刘邦一开始并没有看出他的过人之处,但比起项梁和项羽,刘邦最终还是听取了丞相萧何的建议,封他为大将军。也许正因为刘邦比其之前的两位君主都更懂得用人,所以韩信才会如此忠心耿耿地追随刘邦,为他抛头颅,洒热血。

>淮阴侯(淮阴侯列传)

的确,金子总会发光的。刘邦的器重,使得韩信的军事才能逐渐显露出来,很快韩信就立下了赫赫战功:虏魏王,擒夏说,取井陉,诛成安君,攻赵国,镇服燕国,平定齐国……同时,也使得韩信“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

韩信雕像

功高盖主,势必会招来汉王刘邦的不满和猜忌。首先韩信之前投靠过刘邦的敌人项王项羽,这本就让刘邦心生怀疑,以为韩信是项羽派来的奸细。如今更是声名远扬,威震天下,其名望已远远超过自己的君主刘邦。所以刘邦对韩信的疑心就更重了。

可是,我们看到刘邦对韩信的态度又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恐惧韩信的非凡能力,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韩信;另一方面有十分看中韩信的才能,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要想成就千秋大业,韩信绝对是他的得力帮手。至少在楚汉之争中,韩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很显然,刘邦之所以还没有对韩信采取消灭的行动,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项羽还没有被消灭掉。所以在项羽还还没有失败之前,刘邦就会对韩信采取一种看似自相矛盾的做法:重用和戒备双管齐下。韩信之死,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可不管刘邦采取何种措施,韩信还是一如既往地效忠于他。在一封给刘邦关于稳定齐国的信件中,韩信这样写道:“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时刘邦正被楚军围困,可韩信心里依然为汉王的千秋大业着想,丝毫没有自立为王的想法。

到了楚汉之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齐王韩信成为决定天下胜负的关键,也是掌握刘邦、项羽两王命运的关键时刻。武涉、蒯通以“三分天下”为利诱来游说韩信,韩信皆以知恩要图报为由拒绝了他们。那时韩信仍对汉王一片忠心,他深信汉王是不会抢夺他的齐国的。

韩信的忠心为刘邦在楚汉战役中战胜项羽赢得了机会。之后,随着刘邦一统大业的逐渐实现,韩信就成为了刘邦要对付的敌人。韩信的每一次行动都被当成是谋反的证据:率兵垓下会师,军权被夺;献钟离昧人头给刘邦,被当成是谋反。此时韩信终于明白了蒯通的那一番话: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可是,就如蒯通所说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当初那个三足鼎立的机会已经没有了。韩信如今与陈豨里应外合,合力谋反注定是失败的,最终换来的却是诛杀三族的苦果。

谚语云:伴君如伴虎。曾经韩信忠心不二,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猜忌,之前所有的汗马功劳也成了谋反的借口。现如今想要自立为王,却已没有了当初的好机会。韩信之死,实在令人唏嘘。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