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攸嗣(武攸嗣百度百科)
无数朝代如繁星般从中国的历史长河上划过,在这些星光熠熠、为后人所称道的朝代中,唐朝必然有一席之地。
>武攸嗣(武攸嗣百度百科)
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开女性治理国家之先河,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也许正是因为有一位如此能干的榜样,所以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儿媳韦皇后、下属上官婉儿,才会前仆后继地走上这一条光辉却也坎坷的从政道路,使这段时期的唐朝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红妆时代。
《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与两任丈夫薛绍、武攸嗣的爱情悲剧让人扼腕。然而,历史上的太平却与剧中有所不同。太平与薛绍有过甜蜜的过往,可面对第二次婚姻,她已经因为见识到政治手段的残酷而成为了一名政坛新秀,盘踞在太平公主心中的,没有儿女情长,只有对权力的渴望。
太平公主的一生,要从公元665年说起。麟德二年,灯火熠熠的长安宫廷中,高宗皇后武则天诞下一女,这便是太平公主。宫闱之内,太平公主享受着母亲难得的爱子之心;宫墙之外,针对武则天的风暴却在暗中酝酿。
武则天母亲杨夫人的去世,给了朝臣攻击她的机会,他们以孝道要挟,认为武则天身为人子,应当出家修行以尽孝道,武则天无法,只能让幼女太平公主代替自己出家修行,“太平”封号便由此而来。
秋月春风等闲度,几年后,太平已经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纪,然而高宗与武则天忙于国家治理,并未注意到女儿日渐出挑的容颜与一颗年少慕艾的心。太平不愿意把最美好的年纪浪费在道观中,于是,在一次家宴上,太平公主身着天青色长袍出场,手持弓箭,英姿飒爽,为父母展示了她精湛的箭术。
“若孤松独立之岩岩,若玉山将崩之傀俄”,女儿美姿仪的样子让高宗夫妇十分高兴,他们兴致勃勃地向太平询问道:“太平,你是女儿之身,为什么特意穿上男子服饰呢?”
太平公主不卑不亢,跪下说道,“这是男子的服饰,既然父亲母亲认为我不适合这身装扮,那将它赐给我的驸马,如何?”此言一出,中宗夫妇相视而笑,明白了女儿的言下之意,为太平挑选驸马之事被提上了议程。
没过多久,太平公主的驸马人选便被定下来,驸马名为薛绍,身世优越,才华出众,同时性格与容貌也是一等一的好。不到一年,两人便成婚了,两人的婚后生活更是琴瑟和鸣,无比甜蜜。然而,此时沉浸在幸福生活中的太平公主没有预料到,自己的生活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683年,高宗去世,武则天废除了自己儿子的皇位,准备自行登基为帝。然而,称帝之前,她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做,那就是清理反对者。她在排查异己时,发现女儿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与叛乱有关。
“天家无父子”,武则天对自己称帝路上的障碍向来只肯错杀,不肯放过,于是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薛绍就这样成为了刀下冤魂。
这一年的太平,不过二十几岁,她也曾向往过举案齐眉的神仙眷侣生活,她的心中,也曾住着一名娇羞的少女,只想与自己的爱人共度余生。但冷酷的政治博弈彻底击碎了她的幻想。在母亲武则天的授意下,太平公主很快开始重新挑选驸马。
她与薛绍甜蜜的日子已经是过眼云烟,太平深深意识到,所谓的儿女情长在真正的权利面前脆弱不堪。“嫁与其他人家总是无用,只有与母亲母家有所联系,将来才不会再次落入狼狈境地。”
第二次为自己挑选夫婿,她将目光投向武家。武家——这个在当朝权势滔天的家族,能够让她获得母亲武则天更多的信任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就这样,太平公主来不及缅怀枉死的薛绍,便马上与武则天的族侄武攸暨成婚了。
两个月后,武则天登基,太平公主依仗自己幺儿的身份,将母亲对自己的宠爱从日常生活转移到政治上,凭借自身的聪敏与机智,很快成为母亲的得力助手。诛杀冯小宝、推荐张昌宗、围剿来俊臣……一桩桩功绩,表明太平公主已经从一个天真的少女,成长为与母亲一样的政治女强人。
太平公主不仅是李家的女儿,同时也是武家的儿媳,无论哪一个家族得势,其处境都会十分稳妥。同时,太平能与丈夫武攸暨一样独立出席公元699年的明堂立誓,便意味着她的政治身份被众人认同,是核心李家成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既然太平的政治身份已然偏向李家,那她就不可避免地会卷入705年的宫廷风波。
这一年,武则天的身体情况不断恶化,虽然在宫内,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等人受其重视,但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两兄弟却更受信赖,在张氏兄弟的挑拨下,太子李显地位岌岌可危,武氏统治天下已然让李唐宗族蒙羞,如果天下被张氏夺取,便更会令天下人耻笑!
为了尽快让李显掌权,宰相张柬之、太子李显等人劝说太平公主加入他们的政变计划。他们不仅要斩杀张氏兄弟,同时也要让武则天提前禅位于李显。
宫外,改天换地的谋略在暗中酝酿;宫内,太平公主侍奉在女皇左右,为哥哥们传递消息。一声令下,宫殿燃起熊熊大火,纵使张氏兄弟生前如何权势滔天,此刻也不得不身死他人之手。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神龙政变后,太平公主在朝廷内外一时风头无两。
为了避人锋芒、保全自身,太平公主佯做嚣张跋扈之态,在长安附近大肆圈地,惹得民怨不止。中宗李显听闻后,特意召来妹妹询问,面对中宗质疑的眼神,太平满不在乎道:“皇兄!我是你的亲妹,多圈几块地又如何呢?既然天下已有皇兄治理,那我就可以自由过上闲散公主的生活了!”此话一出,李显果然信以为真,觉得妹妹不会再多加参与政事了。
太平公主虽然有意避风头,但是有人却故意找她的麻烦,那就是中宗的妻子韦皇后与女儿安乐公主。
有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称帝的先例,这两人便也认为自己有治理天下的才能,时常插手政事,敌视拥有“从龙之功”的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虽然韦皇后多次污蔑太平公主谋反,但是太平公主凭借着自己之前在朝廷中的好名声,一次次化险为夷。
景龙四年,中宗暴毙,韦皇后获得辅政权利后,立刻在长安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面对这些改动,有人风光得意,有人怒火中烧。在太平公主看来,无论是以前母亲掌权,还是之后哥哥掌权,她身为武家儿媳、李家女儿,都可以安然无忧、参与政事。如今韦氏掌权,她不仅心中愤愤不平,认为其德不配位,同时也担忧韦皇后报复自己,性命有忧。
置死地而后生,太平公主面前只剩这一条方法。她决定发动一场政变,斩杀韦皇后。而这场政变的合伙人,便是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日后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李隆基。李隆基因其庶出的身份,自小便不受重视,偏偏为人机敏,于是当姑母太平找上他时,他立刻答应了参与政变。太平公主负责幕后策划政变具体步骤,李隆基负责台前提供军事力量。
同年7月,韦后正沉浸在称帝美梦中,李隆基却早已埋伏好军队,不过一声令下,军队便冲入了宫闱,诛杀韦氏。从玄武门到凌烟阁,几个时辰的功夫,大唐宫廷又更换了新的主人。相王李旦在妹妹与儿子的推举下复位,是为唐睿宗。
两次从龙之功,让太平公主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她深受哥哥重视,又在朝廷与民间有着赫赫名声。
《资治通鉴》记载:“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当时国家大事,李旦会先询问太平公主及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李隆基意见,然后再行决断。
这样的荣宠,太平按理说应该知足了,但是她心中仍然不满意。
原因便在于她昔日的合伙人——太子李隆基。李隆基是李旦的庶子,因为唐隆政变的功劳,新皇即位后便被册封为皇太子。太平原本选择与他联合推翻韦皇后,是因为觉得他虽然聪明,但出身不高,事成之后也不会威胁自己的地位。然而现在李隆基与自己共掌大权,她心中自然意难平。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打压李隆基,太平公主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她到处散布流言,说∶“太子非长,不当立。”不仅如此,太平还亲自坐车来到大臣下朝的必经之路上候着,一见各位宰相,便微笑迎上去说道:“太子继位不符合祖先的规制。古语有云∶‘不知礼,无以立。’诸位都是我大唐的肱骨之臣,难道不应该帮助皇兄遵循祖先规制吗?请你们在朝堂中上书,请求皇帝换掉太子!”
眼见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李隆基终于做出应对,他利用自己太子的身份,让姚元之和宋璟的联合上书皇帝,逼迫太平公主不得不远离政治中心长安。
这下可算是捅了篓子,一想到自己的哥哥为了一个庶子要将自己赶出京都,太平公主便强忍怒火进宫询问,她说:“昔年母亲将兄长们赶至房陵,后来两次政变,我都是坚定的李家支持者,这时为什么要因为谗言让我远离家人呢!”
李旦听后,左右为难,深感自己治理家国无力,他处置了姚元之和宋璟后,于景云二年宣布退位,传位李隆基。李旦知道自己将儿子推上皇位,损害了妹妹的利益,于是在各个方面都多加照拂。太平公主也不客气,在朝中安排自己的人手,让李隆基一度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李隆基本想继续忍耐,慢慢收拢权利,然而他的心腹谋士打探到太平公主想要下毒谋害李隆基的谋划。
此事一出,李隆基决定不再忍耐,先天二年七月三日的清晨,李隆基率领羽林军,冲进议事大殿,诛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软禁了李旦,太平公主得知消息后已经无力回天,只能匆匆逃亡山中,但三天后,她不堪苟且偷生的生活,终于返回都城,从容赴死。
太平公主的母亲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的人,但身为其女,太平却不能继承母亲的事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究其原因,是因为太平公主一直不能真正掌握权利。
武则天是高宗的皇后,虽姓武,但已被人们视作是李家人,太平公主贵为一国皇女,迟早会出嫁,也就不能真正触摸权利核心。
武则天苦心经营二十余年,面对的对手只是自己的几个懦弱的儿子,成功无可置疑;但太平的政治生涯,前后不到十余年,最后又遇上侄子李隆基这样的千古英才作为对手,失败也是暗中注定。
太平之死,标志着唐朝的红妆时代就此结束。她没有像母亲武则天一样,在史书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式成为一个王朝的掌控者,但没有人会否认太平公主的聪敏与赫赫功绩。有选择就会有牺牲,如太平一样的薄命红颜消失在岁月中,然而,换来的却是更加波澜壮阔的锦绣盛唐。
#太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