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是几品官(开封府包青天是几品官)
包青天的官到底有多大呢?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著名官吏,有的利用手中的权利,贪赃枉法、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反之,有的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而名留青史,前者臭名昭著,后者流芳百世,在历代的官吏当中,最受百姓爱戴的还要属开封府的包拯了,他几乎是家喻户晓。
因其判案铁面无私、为官公正、严以律己,人送外号包青天,他为民伸冤、断案神速,并且不畏强权,他秉承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百姓造福为己任,一心为国为民受万民爱戴的好官,却一直被人误认为官拜丞相。
>包青天是几品官(开封府包青天是几品官)
因为他铁面无私,把始乱终弃的驸马陈世美正法,于是就有了陈世美原配夫人秦相连的那句广为流传的唱词:相爷替民伸冤情,陈世美果然负了心,千里迢迢来找你,岂为十两肮脏银。注意唱词中有一个“相爷”的用词。
然而纵观包拯的宦海生涯,不难发现,他并未曾官拜丞相,那为何百姓们又叫它包丞?
宋朝的政治体制与其他封建王朝不太一样,正常的情况下各官职没有固定的成效,也就是说,这个职位并不是铁饭碗,它采取的是轮班制,而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集中皇权、分解相权,以改变之前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皇权之间的尖锐矛盾,但无论怎么调整丞相制度,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始终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包拯出生,长大之后先是考中了进士出任知县。之后因为父母的年纪大了,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侍奉父母。父母去世,守孝期满他就前往京城等候选用。包拯的这一生做过很多的官,但对于每一个官位他都是认真对待的,都是在为百姓做事,
后来庆历元年(1041年)时,包拯在端州担任知府,端州的砚台是很好的。历任知府都会用这个砚台来贿赂当朝的权贵,但是包拯没有,他只是按照应该要上贡的数量上交。庆历三年(1043年),包拯成为监察御史。
担任监察御史后,包拯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处事不当、行为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京城是达官贵人最多的地方,皇亲国戚更是出门就能遇见,同时也是最难处理案件的地方。但包拯不管这里贵人们有多大的权力、多大的关系,他都一视同仁、以执法严峻著称。
早在他从前出任庐州知府的时候就有了体现,庐州是他的家乡,凭着包拯的职位,有些他的亲朋好友就仗势欺人。结果被包拯大义灭亲的在公堂上打了一顿板子,这就老实了,同时也为自己秉公执法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包拯做过的最高职位是枢密副使,中央决策机构的9个成员之一,按照宋史来看,枢密副使是从二品官,管理军、政、刑、统。包拯史载最后的实授官职是三司使,前者接近现在的经济部长,后者差不多是军事系统的副长官(不过宋代控制军队极其严格,并没有多少实际调动部队的能力)。 包拯任开封府尹的时候,是正三品官。包拯在任开封府尹前是江宁府尹(从三品),后于嘉佑二年升任开封府尹(正三品)。开封是当时的首都,所以当时包拯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
后来他最高任职枢密副使,而包拯在枢密副使这一职位上一直未能再次升迁,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二十四日,六十四岁的包拯结束了他的一生。皇帝停止朝议,亲自前往吊唁,在死后追赠了他从一品礼部尚书一职。
如果要说包拯的官职有多大,其实是个不好说的事,因为他的一生担任了很多官职。但如果说是最小的,那就是正七品的知县,倘若说最大的,那就是去世后追封的丛一品礼部尚书。但是不管他在哪个职位任职,都能造福一方百姓、震慑一帮宵小,为百姓之福运、为百官之立信。
所以包拯一辈子都没有当过丞相,包拯为官26载,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开封府府尹,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部级领导,只是他去世也没能做上正丞相。
之所以在民间称其为包拯,大概是因为老百姓们都希望这样的好人能够做最大的官、替民申冤吧!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了,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我会不断改进,争取把最好的文章奉献给各位读者。